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让药物滥用“防大于治”

让药物滥用“防大于治”

吴燏函

近年来,来医院购买止咳糖浆类药物的年轻人数量呈增长趋势,尤其以高中生、大学生居多。有的青少年出于非医疗目的,反复大量使用某些依赖性药物,有的甚至将止咳糖浆当做提神饮料,严重威胁自己的身心健康安全。

据媒体报道,有药物依赖的青少年病人,往往在生活中遭遇困境,如家庭关系不顺、校园及社会关系不健康等,精神上较为沮丧、抑郁、焦虑,故转而依赖药物。另外,青少年群体易彼此效仿,个别人的药物滥用行为,容易扩散开来。

很多人在听到青少年滥用药物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些孩子有问题,或者说不学好,这种简单粗暴的指责往往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应当把防治药物滥用的核心放在“人”而不是“药”,扭转青少年陷入精神痛苦却被忽视的困境。

对于医用药品滥用现象的掌握,除依靠执法机关发现外,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疗机构的上报数据,但现在不少青少年隐瞒病情,根本不去医院看病,同时家庭对其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据此估计,实际的药物滥用情况可能重于医疗机构所掌握的数据。未来要在一些“成瘾高危人群”陷入难以挽回的“第一口”之前,实现早发现、早干预,这种早期介入需要技术机构牵头,形成联动机制,在公安、司法、卫健等部门间形成合力。

要建立更完善的实时、高效、覆盖线上线下的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全面监测和重点人群监测齐头并进,实时发现掌握新滥用物质及其程度,尽快加以管制。药物依赖戒断大约需要一个月,但心理戒断则需要两三个月到半年时间,这期间若受各类因素诱发,可能再次依赖,故需要巩固心理治疗。

保护好孩子的第一步,就是承认社会、学校和家庭当前在药物滥用领域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往前迈出下一步。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3/0103/7365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