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公共场所禁烟管理不能“留白”

公共场所禁烟管理不能“留白”

吴燏函

在不少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号称“低毒无害”的电子烟成了人们的新宠。在许多城市,电子烟仍游走于公共场所禁烟管理的空白地带。电子烟同样会产生“二手烟”,并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需逐步加强管控,不让公共场所禁烟管理“留白”。

一段时间以来,电子烟因其宣称的“帮助戒烟”“低毒无害”“无二手烟”等特点成了许多烟民的选择,又因多样的造型让追求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把使用电子烟当作“潮流”。有年轻人认为,电子烟不含焦油等有害物质,和传统烟草有很大区别,“没必要管这么严”。其实,电子烟本质仍是“烟”,其中不但含有尼古丁等成瘾物质,还会和传统烟草一样产生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二手烟,危害身体健康。

立法先行能有效引导公众舆论。目前在电子烟使用方面公众认知仍存争论,导致各地在推动电子烟管控方面的步调不一致。我市相关部门要对控烟条例进行细化修改,通过立法等方式将电子烟纳入管理范围,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还能进一步降低电子烟对青少年群体产生的危害。

此外,公共场所禁止使用电子烟,也能进一步降低禁烟执法难度。目前执法人员在查处一些公共场所吸烟行为时束缚较多,需要提前分辨对方使用的是电子烟还是传统烟草,执法难度较大。而将电子烟一视同仁纳入监管,则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争执和麻烦。

未来,法律与制度的不断完善,一定能为电子烟市场的监督执法提供依据,也为电子烟市场走向规范化、法治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对公共健康负责,更是对容易被电子烟吸引的青少年负责。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3/0104/7367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