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 >评论 > 给共享充电宝“刺客”立规矩

给共享充电宝“刺客”立规矩

吴燏函

万物互联时代,共享充电宝解决了大家对于手机的“电量焦虑”。但不退押金、不经允许扣会员费、归还后仍计费、好借不好还、售后服务差、价格飞涨等问题使得充电宝“刺客”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社交媒体上,不少消费者吐槽一次租赁费动辄十几元甚至几十元。“天价”账单正从孤例走向常态。相关部门调查显示:95%的共享充电宝投放点未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收费标准。不止于此,即使是同品牌运营下的共享充电宝,收费标准也极不统一。高消费场所如KTV、酒吧等,以及缺乏电源供给的场所如景区等,10元/小时已成常态。而即便是常规的餐厅、商场,也常常在4—6元不等,以至于消费者每次使用都需要仔细核对。

消费者越用越贵,平台越做越亏。监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和规范,平台也要及时调整自身战略方向,创新商业模式,而不是一味在买家身上“薅羊毛”,这样才能为整个共享充电宝经济再一次充满电。

相关部门要督促平台加强整改,使消费者可以直接或扫码即可看到收费标准,对合同重点条款以加粗、下划线方式提示消费者,后续涉及合同内容的修改或变更将以弹窗方式提示消费者,尊重消费者的缔约权利。此外,在消费者归还共享充电宝并支付完成后明确退还押金期限,主动退还押金。

另外,一些平台正逐步将服务热线功能转移到互联网渠道,但很多未注明转移信息,容易导致消费者无法成功咨询。平台要设置紧急呼叫人工客服,限定时间内接通人工客服。同时,优化业务流程和人员配置,继续拓展服务渠道,通过企业官方网站、企业官方APP、企业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支持。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3/0309/7448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