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情感 赏天中牡丹

赏天中牡丹

  文/于惠泉

四月中旬是天中牡丹最美的时候。往年看牡丹,都是去板店乡李新国的庄园。李新国是位画家,更是个花痴。为了画牡丹,他在自家园子里栽种了不少名贵的品种,观察牡丹的习性、研究牡丹的特点,白天看不够,晚上有时还打着手电筒看。让人想起“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装”的诗句来。牡丹也不负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深情,在他笔下,尽显王者风范。

星期天,我和家人驱车去天中山公园看牡丹。一进公园,还没见到花,便闻到了空气中那清新的香气。园内早已游人如织,老人在子女的搀扶下赏花,孩子们嬉闹着,年轻女子似乎更多,来来往往,笑语盈盈,频频用手机给中意的花儿拍照,或与牡丹合影。

我一个大男人,穿梭于繁花丛中,流连于芳香园里,几乎忘了方向,眼中尽是那红的、黄的、白的花儿,争奇斗艳。仅红色牡丹,就有粉红、水红、深红等不同的颜色,浅的娇嫩明艳,深的含蓄尊贵。还有一些花,花瓣中红白两色相间,随风飘舞,甚是活泼可爱,这就是所谓的二乔了。而那些墨色的牡丹,则显得端庄沉静,犹如一位黑美人,风姿绰约,仪态大方。

当我们陶醉于眼前不同的花色,不禁生出许多的感叹来。牡丹最初只有白色的,丹字得名只因它的根是红色的,并非花红。

白色的花瓣上带有紫斑已是稀有,经无数辛勤智慧的花农们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选种育种,杂交改良,世代为继的守望与执着,艰难的等待与试验,终于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从最初的紫斑中分离出红色和蓝色等不同色系的品种,有了今日牡丹家族的繁盛和异彩。

周敦颐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因牡丹者,花之富贵者也。追求富贵生活,当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而牡丹从素面朝天的山间野花,变成百花丛中无与伦比的王者,也是不断追求美好生活,展现的是一种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精神品格。

以前的文人爱以菊的隐逸、梅的坚贞、兰的清雅、竹的清高、松的风骨作为象征,但一说牡丹,便想起了富贵二字,甚至想到了俗气。其实,牡丹何尝俗气过?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像家中的迎壁墙、屋檐门楣、孩子项上带后长命锁,床上铺的床单花被等等,随处可见牡丹的身影,这正是它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红牡丹备受世人追捧,一则红色来之不易,再者红色自古就有尊贵喜庆之意,这和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相契合。

也许是看多了红艳的花儿,我有时反而对牡丹最初的姿态格外敬重。有一朵叫佛头青的白牡丹,花瓣像个大绣球,似放未放,宛如佛头的发髻,素雅圣洁,高贵得令人窒息。

  那洁白中透着温润的光泽,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看得久了,真令人身清气爽,不知不觉会涤去精神上的污垢与尘土气,忘却世间的烦恼,引人直入莲界净土,也未可知。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3/0414/7502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