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民生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 李定远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中华文明繁荣发展和绵延永续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先后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同样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特征。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中医药博大精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做好中医药传承,需要多方发力。
加强中医药传承的文化氛围。只有中医药特色理论和文化内涵的系统化挖掘和高质量传播不断深入,才能彰显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培育壮大中医药文化宣传队伍,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同时,中医药工作者运用自媒体等信息化平台,增强宣传意识,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提高文化自信。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发挥专家学科带头人、老专家的优势作用,完善师承教育,促进中医人才成长,并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我国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和毕业实习科目。推动中医药教育普及,将相关中医药基础理论纳入中小学课程。积极与中医药大学深度合作,加强临床医学院建设,建好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提升中医特色专科诊疗服务能力。同时,定期举办临床学术研讨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
加强中医药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的政策支持,支持建设以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开展中医医联体建设,持续支持以县级中医院为重点的基层中医院建设,推动中医药优质服务下沉,为群众提供精准的各项健康服务,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中医馆设置全覆盖、中医医师配备达标。全面推进中医药服务示范村卫生室和中医药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
中医药的发展需要在传承精华的基础上守正创新。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全民健康中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宝库,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发展中医药新业态。建设中医药特色健康旅游基地、康养基地、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推动中医药+养老、养生、旅游、食品、文化等融合发展。以“治未病”为切入点,以“康养”为核心,创新中医药产品和服务种类,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大力开展中医药服务。
加强实施“智慧中医”工程。加强中医药发展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加速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智能化开发与应用,聚集分散资源,推动数据资源共享,提高大数据在中医药行业的应用程度,充分展现中医药在健康干预、体质辨识和中医调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满足群众的多元化用药需求。
实现创新能力突破。在政策支持下加大对中医药项目的支持力度,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临床设计、新型研究策略与方法学体系,加强促进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改革完善符合中医药规律的中药审评审批制度,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进一步激发中药科技创新的活力。
中医药从来就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医学,守正创新是中医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当前,中医药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
(作者系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2021级学生)
责任编辑:梅雅平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3/0628/7601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