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石新宇

清朝乾隆年间的书法家翁方刚讲究“笔笔有来历”,认为不像古人就是败笔。他有一个女婿是另一位书法家刘石庵的学生,刘石庵集百家之长形成了自己书法厚重的独特风格。有一天,女婿向翁方刚请教书法,翁方刚说:“去问问你老师,哪一笔是他自己的?”女婿没听出翁方刚的挖苦口气,就去问刘石庵。刘石庵想了一会儿说:“回去问问你岳父,哪一笔是他自己的?”两位书法家针锋相对的质问,反映出他们对书法的不同见解,翁方刚注重继承,刘石庵注重创新。二者都没有错,但后世对刘石庵书法的评价远在翁方刚之上,因为翁方刚只注重继承,没有跳出拘泥于古人的圈子,刘石庵的创新是“集百家之长”的创新,做到了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书法也一样。书法属于艺术的范畴,其发展需要的正是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一味地师古不讲创新,如泉之不浚,流而不远;一味地创新不讲继承,如木之乏根,生而不长。现在,很多学习书法的人缺乏踏踏实实学习古人的精神,有浮躁之气,略有进步便觉得自己了不起,已经达到了什么什么样的水平,看不起这个瞧不上那个,这样的人几乎不可能成为大家。还有一些人追求个人风格,字写得没有任何美感或者让人认不出还自以为创新,同样充满浮躁之气,这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会被广泛认可。 

中国书法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之久,字体几经演变,但流传开来的字体就那么几种,可见这些字体是精华中的精华。中国书法界历代都不缺少名家,但千百年来一直被广泛推崇的大家还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可见他们的艺术造诣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学习书法或者其他方面的艺术,首先要认真向古人学习,坚定继承的意志和决心,夯实筑牢功底,充分汲取精华,进而力求创新,做到继承的目的是创新、创新的前提是继承。只有这样,个人才会真正有成,艺术才会真正发展。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3/0724/7633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