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源头遏制“黄牛” 净化演出市场生态

源头遏制“黄牛” 净化演出市场生态

吴燏函

今年以来,演出市场持续升温,不少消费者表示,热门演出门票常常“一秒就没”,有时由于工作或考试时间冲突,或身体不适无法到达现场,想要退票,虽然距离演出时间还有一个多月,却遭到了拒绝,涉及金额少则三五百元,多则上千元。

促进演出市场发展繁荣,相关主体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用一系列真招实招共同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演出市场生态环境。

打击“黄牛囤票”要强化源头治理。在具体实践中,部分票务平台往往充当了“黄牛”的角色,公开发布的票量只占总数的40%左右,其余的皆以灰色渠道流入“黄牛”手中,在二次销售市场流通。目前,许多演出要求的门票、身份证、人脸识别一致的“三证合一”方式,很大程度起到了打击黄牛的作用。但社交平台上大量的加价转票信息仍表明,从源头遏制“黄牛”行为的效果还不够好,相关技术手段和购票机制还不够完善。文旅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演出票务市场的监管。探索建立全市场协同的演出票务监管服务平台,实时监控演出票的来源和流向,减少黄牛囤票对票务市场的干扰。

防止黄牛、友商恶意囤票、各平台信息不互通、不利于后续工作开展等借口汇聚到购票机制上,体现为对消费者“不退不换”的霸王条款。商家固然有苦衷,但“一刀切”禁止退改,更像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遮羞布”,把全部风险和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不作为、懒作为,显然是不合理的。与源头治理相比,缩紧退换票规定可发挥的作用有限,要掌握好度,不能误伤普通消费者的权利。因此,平台在制定服务条款时,可借鉴航空、铁路、酒店等其他服务行业的成熟做法,制定阶梯式退改规则,有效兼顾商家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和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3/0901/7681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