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卫计·健康综合新闻 川崎病来了 家长一定要警惕

川崎病来了 家长一定要警惕

驻马店网讯(记者 王捷  通讯员  张雪凝日前,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确诊一例川崎病,这是一种病因不明,无法预防,很难确诊更容易误诊切对患儿危害很大的病,需要提醒家长注意。

1岁7个月的岩岩,一天突然发了低烧,父母想着过两天就好了,然而,接下来的几天,岩岩体温时高时低,最高达41.0℃,当地医生给岩岩开了口服药物及敷贴治疗。然而,发烧第四天的时候,岩岩开始咳嗽,输液也没有效果。

紧接着,岩岩父母发现孩子的下颌处、前胸、后背等其他部位,出现红色皮疹,连忙带孩子到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进行检查,经初步诊断后患儿入住儿内三科。

入院时,岩岩神志清醒,睡眠和进食状态却很差。红色皮疹在背部融合成片,颈部出现数枚花生大小的淋巴结,用药后依旧反复发热,热峰40.0℃,口唇充血、干燥皲裂,逐渐显著皮疹蔓延至面部及四肢,还出现了手足硬肿、肛周脱皮。科室主任郭鹏与主治医师雷玉娇就岩岩的症状进行了反复确认并与科室团队详细讨论,科室团队为岩岩进行了血常规、血生化等辅助检查,排除了脓毒血症等可能。最终,入院第四天,岩岩确诊川崎病。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尚未找到确切病因,但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为感染因素触发的急性全身性非特异性中小血管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损伤、淋巴结肿大等。

川崎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全年均可发病,男女发病比例为1.7:1。

岩岩妈妈:“医生,为什么现在才确诊川崎病?”

雷玉娇:“川崎病为临床综合征,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后才能确诊。”

岩岩妈妈:“这病我听都没听过!并发症对孩子伤害大吗?”

雷玉娇:“心血管损伤特别是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是川崎病重要的并发症,可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甚至死亡,严重危害患儿的健康和生命。”

岩岩的父母惊慌不已,雷玉娇告诉他们川崎病患儿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而且不会复发,针对川崎病科室拥有成熟的治疗方案。

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口服阿司匹林抗炎……

当天晚上,岩岩妈妈整夜守在孩子床边,医护人员也密切关注着岩岩的情况,令人欣慰的是岩岩的体温顺利降了下来,一整晚都安睡着,大家提着的心也终于放下,经过后续5天的综合治疗岩岩转危为安。

岩岩妈妈:“太惊险了,真怕这个病给孩子的身体带来影响。”

雷玉娇:“您不可掉以轻心,川崎病患儿即使痊愈出院后,也要坚持遵医嘱服药,不可私自停药。”

出院时,雷玉娇叮嘱岩岩父母,一定要在出院后7-10天,来医院复查,所有川崎病患儿在出院1月、2月、6月、1年、5年时需定期随诊,复查超声心动图,以评估冠状动脉受累情况。

医生提醒:

孩子得了川崎病并不可怕,早期识别是关键,如果孩子出现以下几个特征:双侧球结膜充血;口唇及口腔的变化:口唇干红,草莓舌,口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皮疹,包括单独出现的卡疤红肿;四肢末梢改变:急性期手足发红、肿胀,恢复期甲周脱皮;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5岁以下孩子反复高热不退,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3/0911/7690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