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言之无物与言必有中
言之无物与言必有中
石新宇
曾任北洋政府外交部长、国务总理等要职的颜惠庆,圆滑老道,辩才甚好,颇有外交家风度。他任国务总理时接受一名外国记者采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了45分钟。记者很高兴,以为可以写一篇长篇通讯,但返回驻地伏案写稿时,却想不出颜究竟讲了什么。原来颜虽然无话不说,但东拉西扯,言之无物。
颜惠庆这样的人,从来都不少见。明朝有个叫茹太素的,说话写文章啰嗦得让人气不打一处来。他向朱元璋汇报工作,朱元璋听了半天没听出个所以然,让手下把他打了一顿。因为说话啰嗦挨板子,茹太素也真算个大神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发到网上的文章,看半天不知写的是什么。一些网红发抖音,说了半天没放出个响屁。还有一些在会议上讲话的人,张开嘴就闭不上,讲得听众昏昏欲睡,好不容易等到他讲完了,才发现他讲的只需几句话就能说明白。
讲话写文章发段子,有人是不是认为长了才有分量呢,要不然为什么总是那么絮絮叨叨的?其实,长只能是数量上多,并不代表分量上重。五言绝句二十个字,实在说不上长,但精妙无比的数不胜数,可见数量和分量没有任何关系。散文也是如此。杜牧的《阿房宫赋》开篇12个字“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就把历史背景和修建阿房宫的事儿给说清楚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开篇更是只有5个字“环滁皆山也”,就把滁州的地貌写清楚了。这可都是千古流传的名篇,哪里和长有关系呢?
有句话说得好,浓缩的都是精华。上述两篇散文的开篇之所以精彩得让人拍案叫绝,就在于一语中的。我们说话写文章,本来就有言简意赅的要求,只是在实践中有些人忘记了。如今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是工作、生活节奏比较紧张的时代,谁都不会有耐心有兴趣有时间看那些拉里拉杂的文章、听那些空洞乏物的讲话。无论写文章发抖音还是开会讲话,要想受欢迎,就必须把本来的要求捡起来,坚决避免言之无物,坚决做到言必有中。
责任编辑:闫继华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3/0921/7704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