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情感 丹桂飘香

丹桂飘香

张富存

一到中秋,丹桂的角色就稠了。

丹桂,又名金桂,是桂花中颜色开得最深的一种。因桂与“贵”谐音,且花开于中秋前后,古代科举考试也在中秋举行,因此,后人常把“折桂”,意即折取桂树的一枝,比喻在考试中得中的贵人。

我不是贵人,牛刀小试也称不起折桂,但考上大专去学校报到的那天却是在丹桂飘香的时节。从此,我对丹桂总是怀有别样的情愫。

记得入学的前一天晚上,时令已接近中秋了,院子里飘来一阵阵浓郁的香气,是屋檐下的那棵桂花树开花了。

秋风微凉,花枝乱颤,一粒粒米糁大的小黄花从浓密的枝丫间纷纷落下,天空像下了一场桂花雨。妻子站在花雨里,眼睛有些湿润,望着我,也望着这花说:“你落榜八年,又考上大专,也算是蟾宫折桂了。只不过,要折的这棵仅是普通的桂树,若是换成丹桂就好了。”

我笑说:“我们都是乡下人,能有一棵桂花树等你来折,就很不错了。丹桂那么尊贵,我们哪能高攀起呀。”

知道我要远行,妻子特意搬来一张供桌,放上月饼,摆上从自家树上打下来的桂花酿成的桂花酒,提前为我过了一个中秋节。坐在树下,坐在花雨里,任花雨与月光流淌的河把我俩冲到很远很远。

中秋的月真圆、真亮。红彤彤的月亮站在草屋的屋顶上,把小院儿照得金黄金黄的。

到了学校才知道,情况远不是妻子想象的那样。我们是郑州牧专,食品专业是特色专业。中秋来临,应学生实习所需,学校特意加工了一大批月饼,再以福利的形式分发给每位学生。第一次看到分得貌似尖山的这么多好吃的月饼,我的心里不是激动,似乎分得越多,心里就越不好受,越不好受就越想家。

正巧,寝室楼的窗外,也长着一棵高大的丹桂,推开宿舍的窗子,伸手就能够着它苍劲的枝丫。想家的时候,我常常倚窗而立,抚摸着它,感受它的花香,然后把这里的一切都化成文字,倾进信笺,来抚慰我与妻子心底的落寞。

妻子说收到我的来信很欣慰,并说:“有朝一日她也想去看看。”总是回的信很长,一页又一页。

直到今年中秋节前夕,终于迎来了我们畜牧九零级毕业30周年班庆的日子。当我把这个喜讯告诉妻子时,她显得很兴奋,并嚷嚷着要随我一同前往。我能理解她此时的心。作为一个如今连走路都要靠人搀扶、已与病魔抗争了14年之久的肿瘤患者,她是想在生命还没有燃尽之前,去看看牵挂的人和值得牵挂一生的母校,还有那棵令她念兹在兹的丹桂到底是什么样子。只可惜,这个看似不大不小的愿望,只能由挂牵她的人代她实现了。

班庆的那天,我们披着欲凉还燥的秋阳,集体去了老校区。风柔柔,云缓缓,像极了我当时的心。漫着游鱼样缱绻的碎步,我一木一草地寻、一物一景地搜,哦,牧专的大门还在,收发室还在,那一排大榕树、环形马路、阶梯教室、图书馆、操场、大礼堂、饭厅、浴池、219宿舍、宿舍前面那棵丹桂……都在。消失的记忆在轻轻唤回,如昨日的画面在悄悄复活。只是,时光已走远,物是人非,此地空余相思,已渐渐将我淹没。

末了,我和室友建伟、怀记、家良又来到那棵丹桂树下,陪它说会儿话、聊会儿天,并照了张合影,还在后面附言说:树依旧当年貌,影依旧当年样,只是更高大了、更婆娑了。那花开得也盛了,扑簌簌的花香迎面而来,那匆匆的样子,莫非也是为了赶赴中秋的团圆?

随即,我便把合影及附言微信给了妻子,算是帮她圆了一个梦。

这丹桂像人,听说佳节将至,也开始思亲怀旧了。其实,人,更像丹桂,每逢佳节,心就不由地飘远了。

就是,节还没到,心就飘向了朝思暮想的母校。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3/0926/7710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