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社会 乡村工匠:匠心传承 筑梦乡村
乡村工匠:匠心传承 筑梦乡村
记者 丁继坡 通讯员 王丽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不仅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明显提高,人居环境也变得越来越美。在此过程中,能工巧匠等建筑规划设计人才成了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遂平县工匠人才赵新设在守护乡村文化遗产的同时,致力本土建筑改造、景观设计等,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贡献力量。
11月1日,赵新设刚完成几个村的生态景观墙绘,就被邀请来到嵖岈山镇杨店村指导村标设计建设,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施工的是杨店村村标建设,由于杨店村是嵖岈山人民公社诞生地,我的设计图纸上有红旗、圆环等,各个图形都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将公社文化充分融入村标设计建设中。”提起乡村旅游规划和土建筑空间设计,赵新设侃侃而谈。
赵新社最早规划设计建设的村是嵖岈山镇韩楼村,设计主题是“知青文化”。为了进一步展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驻扎韩楼村生产建设的岁月痕迹,赵新社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深入挖掘,将知青文化特色充分融入村容村貌规划设计中。
赵新设说,韩楼村是嵖岈山人民公社时期的一个知青村,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的知青楼。为了充分展现知青村特色,他设计了“青春无悔”醒目村标,利用废旧砖瓦、农耕器具等摆设不同的景观造型,设计了知青文化一条街,再现知青岁月痕迹。
一个磨盘、一口老井、一个车轮、一句红色标语是知青村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它们无一不在诉说当年知青生活劳动的情形。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知青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按照嵖岈山镇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依托嵖岈山镇公社文化,突出嵖岈山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的主题名片,赵新设先后设计了韩楼村的知青村文化、红石岩村的女娲文化、孙缸窑村的陶艺文化和上古文化、鲍庄村的公社文化等,将各村特色历史文化融入村容村貌建设中、融入村舍墙体彩绘中、融入村民生活中。一村一景、各具特色,不仅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而且吸引了大批人员前来观摩学习和旅游打卡,有力促进了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
“赵新设是遂平县乡村工匠人才培育使用的一个缩影。为加快推进乡村工匠人才培育工作,遂平县积极采取政策、培训、宣传等措施,进一步挖掘和培育乡村工匠人才,打造乡村工匠品牌,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遂平县委组织部人才办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梅雅平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3/1108/77567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