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情感 岁月随想
岁月随想
文/谭文峰
世间流逝最快的恐怕就是岁月。一转眼就是一天,一忙活就是一年,一不留神大半辈子就过去了。
小时候的事恍如昨天,然而几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退休了。退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进入了老年的行列,对此,自身往往并无深切的感受认同,虽无孔老夫子所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之境界,却有“不知老之将至”的心境。
一日上街,远观路对面一老者与人高谈阔论,及至近前,竟认出那老者竟是多年未见的小弟,久别重逢甚是亲切,攀谈间蓦然一惊,小弟已老,何况兄乎?
其实,人往往难以清晰地认识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清了,通透了,面前定会柳暗花明。
想起订阅报纸的事,上学时父母给我订的报刊是《儿童时代》《中国少年报》,参加工作后,自己订的报纸是《中国青年报》,如今,单位给我订的是《老人春秋》,报刊紧随年龄走,就是老了。
小时候,爬高上梯不知累,现如今,坐下站起都费劲。小时候,视力超过一点五,现如今看啥都模糊。
年轻时,记忆力很好,现如今特别健忘。不过也怪,当下的事记不住,过去的事忘不掉。
年轻时上楼都是一步几阶往上蹿,现如今一步一阶大喘气。
年轻时被别人称帅哥,现如今皱纹硬往脸上爬,自己都懒得看镜中的自己。
年轻时的满头黑发现日渐稀疏,年龄与头发的多少成反比,只好用“贵人不顶重发”来聊以自慰。
与朋友小酌,口中的花生米淘气地躲在缺牙的空间里捉迷藏。也是,吃几颗花生米都这么费劲,不就是老了么?
今年盛夏,去乡间朋友家小住,晚间遇蚊子袭扰,起身拍之,竟将墙上钉子误认成蚊子,无端受到皮肉之苦。之后慎而又慎,竟又将蚊子误认为钉子,看来,的确老了。
可细想起来,老又如何?老是自然规律,违背不了,抗拒不得。达官显贵、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任谁也挽不住似水流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论富贵,不论贫穷,谁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但总会有那么一天会风光不在。老了就是老了,理应平常心应对,调整一下心态,慢慢学会适应,让一切归于平常、平淡,也能老出优雅潇洒,从容淡定。
对于一天,多想想朝阳升起的时候,对于一年,多想想春和景明的时候,对于一生,多想想风华正茂的时候。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远优于暮气沉沉老气横秋。人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然而,那专指好汉所言,我一介布衣,提也无妨。回望曾经值得兴奋的过往,起码能提振漫步夕阳的信心和勇气。
挺喜欢“顺其自然,顺势而为”这两个成语,那是一种悠然恬静的绝佳状态。老眼昏花,那就少看点;牙少跑风,那就少说点;耳聋耳背,那就少听点;体能下降,那就悠着点;头发稀疏,那就敞亮点;清醒了大半辈子,那就看开点,简单点,糊涂点,开心点,活出当下的精彩才叫本事。
韶华易逝,我们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勃发英姿,但还有今日的老成持重。其实,老年的耳聋眼花,应该是上苍让你看淡点糊涂点的一种特别提示。人生就是一种修行,把姿态放低,把前行的步速放缓,用微笑面对生活,就会收获很多快乐。
容颜易老,人生常态。人的容貌宛如一本厚厚的史书,眉宇间记载着经历,胡子里长满故事,皱纹里收藏着人生的苦辣酸甜、华彩高光。年轻时青春靓丽,但底蕴尚浅;年老时满脸沧桑,但内涵丰富。
老了,身边有伴,略有积蓄,住有其屋,玩有道友,晚辈孝顺,衣食无忧,看书写字,品茶饮酒,不负父老,含饴弄孙,很幸福了,应该知足。
杨绛先生说过:“老要有老的风骨,老要有老的优雅,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守住本心,活好当下,远去的岁月里也会刻下精美的华章。
责任编辑:闫继华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4/0108/7823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