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社会 一种被忽视的泥巴文物市民向博物馆捐赠千年泥封

一种被忽视的泥巴文物市民向博物馆捐赠千年泥封

驻马店网讯(记者 高琳琳)2月20日,驻马店市博物馆喜迎又一具有千年历史的展品——泥封,市民祝贺冬将自己收藏的6枚泥封无偿赠给了市博物馆。

祝贺冬告诉记者,这几枚泥封是一年前他在辽宁省收藏购买的,当时看到泥封上有“蔡国之印”几个字,联想到我市的古蔡国,想着可能是当时从古蔡国寄往辽宁的竹简上使用的,就买了下来。

“这些泥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应该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这段历史。”祝贺冬说,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把这几枚泥封赠送给市博物馆。

记者了解到,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历经数千年风雨而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印章是阴文,印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

古籍中封泥一般是用青泥,用以封缄文书﹑器皿的粘土,实际就是河岸边泥潭中的黏土。也就是说,这种古人封缄文书、信件、货物时盖有印章的泥团,材料便宜、容易获得,它始于东周,盛于秦汉。

相关链接:

1995年夏天,位于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北的相家巷村的一位村民在农田中挖粪坑,而他挖坑没多久,却挖出许多不起眼的泥块,呈圆形,数量极多。起初村民没有在意,但当他拿起泥块端详后却诧异地发现,圆坨坨的泥块上居然刻有古代的文字。村民不敢怠慢,立刻联系文化保护部门,相关部门派出工作人员,对这些泥块进行考察。当专家看到从农田里挖出的泥块时,兴奋地说这是绝世珍宝,是研究秦朝最珍贵的文物。

原来,这些都是秦代的“封泥”。

所谓的封泥,是一种官印的印迹,为古代缄封简牍钤有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验物,其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一直沿用到唐朝。王国维《简牍检署考》云:“古人以泥封书,虽散见于载籍,然至后世其制久废,几不知有此事实。……封泥之出土,不过百年内之事,当时或以为印范。及吴式芬之《封泥考略》出,始定为封泥。”

封泥具有非同寻常的考古价值,还具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魅力。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4/0221/7864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