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情感 白云山秋意

白云山秋意

□ 陈传龙

白云山的秋意浓,很浓。

白云山海拔九百多米,为伏牛山东部余脉最高峰,驻马店境内最高峰,山势险峻、峰奇峭绝。

白云山的四季美不胜收,白云山的秋天更有韵味。

白云山山脚秋意宁静,清清爽爽。下车伊始,已经置身山中了,凉爽扑面,凉意阵阵,但思绪还在闹市里没有回来。立于水边,看湖水,看山色,凝思良久,浮躁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湖水如镜,清澈如碧,静静地躺在山脚下,没有风,没有涟漪,恬淡平稳,若情窦未开的处子,不羡山下的繁华,不慕山上的高远,安安稳稳守在山脚下,守着寂寞。

芦苇倒映在水里,山峰倒映在水里,白云倒映在水里,上面一幅图画,下面一幅图画,完全对称。芦苇已显枯黄,梢头保留着淡淡的青色,是希望的青色,来年将迸发新的活力。山峰不高,倒映在水里却是那样远、那样深。高高在上的白云倒映于水中,却是近在咫尺,似乎伸手就能捧出一朵。天空湛蓝,蓝得幽深,蓝得宁静,白云被衬托得更白了,如在水中漂洗过,如胡乱堆积的白绢。

鸟儿的倒影从白云里穿过,抬头仰望,鸟儿飞掠群山,悠闲从容,翔姿优雅,是南迁的鸟儿。从遥远的北方迁徙而来,留恋于白云山的秀美,盘桓栖息,不久便再次踏上迢迢征程。啾啾、啾啾,空谷鸟鸣,白云山的秋天更显静谧。

白云山山腰秋意丰富,硕果累累。慢慢向山上爬,香气慢慢浓郁,循香走去,于密林草丛中寻见果实。摘下来品尝,香、甜、鲜。继续向前,果实越来越多,抬头能见,举手可摘,便觉得刚才过于张狂了。枝头上结了密密麻麻的软枣,压弯了树枝。树叶凋零,果实处于成熟高峰,稀疏的树叶遮不住软枣的风姿。栗子已过采摘期,地上留下密密麻麻的栗包子,或裸露,或陷于泥土,或被落叶覆盖。脚步走过,咯吱咯吱响。

红色是白云山的特色。山楂红,红得浓,红得深;柿子红,红得火,红得烈;番茄红,红得艳,红得透。番茄是人工种植的,细长,光滑,在唐老道修仙处,普通蔬菜生长在这里便有了特别的形态、特别的味道。南瓜也好,个头大,壮实,墨青中带金丝,不同于他处南瓜,又叫金瓜。山下南瓜已罢园,白云山上的南瓜长势正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上的季节总比山下迟一步。萝卜也不错,碗口粗,小面杖长,上青下白,青多白少,青处如碧玉,白处若瓷盘、若玉雕。经主人同意,挖一根,吃起来 脆、酥,多水,微辣、微甜。土好、水好、空气好,孕育的萝卜更好。

白云山山顶秋意壮阔,气势磅礴。向上攀登,密林渐渐被甩于身后,群山渐渐落于脚下。灌木成了主角,高大的植被稀疏了,视野开阔了,心胸敞亮,思绪飞翔。一路走一路四望,看不尽的秋日风光,赏不尽的秋日景色。至山顶,坐下来,极目远望,果然好景色。

山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山峰重重,山谷道道,有了立体感。山梁朝主峰隆起,山谷离主峰而去,水流顺山势分流东西,东流入汝河,入大洪河,入淮河,入长江;西流奔泌阳河,奔唐白河,奔汉水,奔长江。东西二水近在咫尺却分属淮河、长江两大流域,一山分二水,乃白云山奇妙之处。

漫山尽披绿色,道道山梁如绿色巨龙,纵横交错,待势欲飞。细看,绿色并不纯粹,红、黄、紫、灰、白,点缀其间,将绿色衬托得更活跃,更有生气。红色是枫叶,红似火。再等一些日子,更多枫叶将染上红色,红色更加壮阔而浓烈;黄色,金灿灿,如即将成熟的麦田,丰收在望;紫色雍容,远看无特色,近看竟有了梦幻色彩;灰色如土,远望难以分清是树叶还是泥土。微风拂过,色彩抖动,如水面上泛起的涟漪,有了动感,又如五彩斑斓的彩绸,飘飘洒洒,晃晃悠悠。而那白色却倔强,不随波摇摆,那是植被中偶尔露出的岩石。任尔东西南北风,岿然不动。

凝视久了,那山梁那五彩缤纷似乎很近,就在眼前,就在脚下,触手可及,抬脚可至,恍惚间想跳过去,投入山梁和五彩缤纷的怀抱里。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啊!在雄浑的大山面前,人是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4/0229/7871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