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卫计·健康综合新闻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治疗消化道早癌的“杀手锏”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治疗消化道早癌的“杀手锏”

驻报全媒体记者  王捷   通讯员   邢小宝

近日,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镜室成功开展了食管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程顺利,术后患者无特殊不适,无并发症。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技术又迈上了新台阶。

患者曾某在门诊行无痛胃镜检查时,食管中段发现一片边界清晰的发红的形状,活检病理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部分腺体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明确为食管早癌范畴。

该院胃肠镜室马海丽团队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完善相关检查,在麻醉科的配合下,术中从放大、碘染、标记、剥离、创面止血到标本固定,每一步按标准流程配合,严谨流畅地为患者进行了食管早癌黏膜剥离术(ESD),术后患者住院对症观察几天后带药出院。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指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等专用器械,将食管、胃肠道病变(包括消化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层逐步剥离,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具有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点;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以往消化道早癌患者大多需要转到上级医院治疗或外科开放手术,此项技术熟练开展,减少了患者路途奔波、手术损伤及痛苦。

ESD适应于消化道直径大于2cm的平坦型息肉;消化道早癌,无黏膜下深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间质瘤等。

明确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癌症侵犯固有肌层、病变隆起试验阴性(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后局部无明显隆起)、提示基底部黏膜下层与肌层已有黏连和严重心肺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者不适用于这个手术。

据了解,进展期消化道肿瘤的总体生存率低,经济耗费大,建议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消化道肿瘤高风险人群,常规进行胃肠镜体检,而不要等症状明显了再来检查。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镜室拥有奥林巴斯胃肠镜、放大内镜等先进诊疗设备,放大胃镜用来进行早癌筛查,发现早期局部微小病变,提高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检出率,目前科室已成熟开展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等先进内镜微创治疗技术。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4/0319/7890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