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情感 五月的大地

五月的大地

□ 王喜玲

初夏的清晨,村庄似乎还没真正醒来。纵横交错的水泥路上空荡荡的,村庄上空看不见一缕炊烟,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鸟鸣,更加衬托出村庄的寂静。

出了村,目之所及,如同仙境。

麦田上方,晨雾缭绕、丝丝缕缕,一片片、一团团,浓浓淡淡,缠绕着又散开,远处的村庄如同海市蜃楼般若隐若现。麦子整整齐齐地站立在大地上,从眼前铺展到天际,远远望去,大地如海,绿波荡漾、一碧万顷。

我被这五月的麦田震撼了,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这就是我童年时跌打滚爬过的土地,小时候咋就没发现它是如此辽阔与壮美呢!

路边,剔剔牙和野豌豆静静地开着淡紫色的小花。麦叶和草尖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天地之间,清新纯净。

童年时候的五月,大地是丰富多彩的。庄稼和菜园根本不用农药,田间地头、沟沿路边、溪旁河畔,剔剔牙、涩拉秧、卜楞鼓子、胖胖腿……棉铃虫、老豆虫、造桥虫、七星瓢虫、萤火虫……田鼠、野兔、野鸡、鹞鹰、四声杜鹃、啄木鸟……至今我还能叫出许多野草和动物的名字来。五月的大地是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那时候的庄稼也是种类繁多。油菜熟了、大麦黄了、豌豆熟了……倭瓜、葫芦、豆角、辣椒、番茄、黄瓜……那时候,各家各户都有小菜园,压水井每天“吱扭吱扭”地细水长流,浇灌着一年四季,浇灌着长长的岁月。

也许是因为在那个“狗儿秧、马齿菜,剜到篮里都是菜”的年代,我们根本顾不得欣赏大自然有多美。那时候,食物匮乏、物资短缺,不大点儿的孩子一放学就㧟着篮子、拿着镰刀去地里薅草。为了填饱人的肚子,牛、羊的肚子,猪的肚子,我们无暇顾及剔剔牙的花怎么开,只记得剔剔牙叶边上的刺有多扎手。我们看不到清晨草尖上的露珠有多么晶莹剔透,看不到晨雾缭绕的田野如同仙境,只知道家里的牛、羊在等着吃草。如果我们盯着一朵花、一棵草、一滴露珠去欣赏,回家非得挨打不可。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可那时候,大一点儿的孩子一年四季都要帮家里干活儿。五月的大地,阳光、水分都很充足,草和植物一起疯长。古语说:“长长不过五月,短短不过十月。”五月的天最长,半下午就放学了。四五年级的大孩子,扔下书包就要㧟着篮子去田间地头薅草。记得有一天放学后,我带着向同学借来的一本故事书,放在草篮子里,躲在地头看。不知不觉到了黄昏,急急忙忙薅几把青草,用棍子从底部支撑起来,回家躲过大人的眼睛,悄悄把少得可怜的青草扔到猪圈、羊圈。看着饿得直叫唤的猪、羊,愧疚感油然而生。

每到五月,大树开始枝繁叶茂,绿荫丛中是鸟的天堂。它们在树上筑巢,繁衍后代,也有懒散的鹞鹰,把家安置在麦田里;聪明的野鸡把家安置在坟场里;野鸭把家安置在沟沿河畔里……大自然多姿多彩,随处都能安放它们丰盈的内心。它们是大地上的一分子,村庄和田野也是它们的家园。不信你听,四声杜鹃吃饱喝足就绕着村庄和田野放声歌唱,“割麦垛垛、割麦垛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谷雨一过,扬花后的小麦开始灌浆,一场透雨,麦芒炸开,剑拔弩张,在五月炙热的阳光下,碧绿的麦田开始变黄,整个田野散发着麦子淡淡的清香,五月的大地沉甸甸地正走向成熟。

曾经的五月,田野是喧闹的,村庄是沸腾的。最幸福的应该是男孩子,放学后一猛子扎进村头的小溪,和水里的鱼、青蛙一起自由自在地游泳,和水面上的鸭一同戏水……傍晚,在田野里劳作的农人逐渐向村庄聚拢。牛、羊俯下身子低头在溪边喝水,鸡上树、鸭进圈,倦鸟归巢。劳作一天的人们撂下工具,卷起裤腿往鞋上一坐,把双脚泡在水里,掬一捧清澈的溪水洗去脸上的尘埃。那一刻,小溪承载了村庄的灵魂。

突然,一只小鸟掠过头顶,洒下几粒孤独的鸟鸣,把我的思绪从童年拉回现实。此刻,我和麦田连同村庄,孤独地站立在五月的大地上。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4/0523/7944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