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情感 收麦那些事
收麦那些事
文/东风
五月,大片大片的麦田在微风的吹拂下,逐渐由绿变黄。我的家乡在豫南的上蔡县,每年六月前后,是小麦收割的季节。收麦期间,男女老少都会为收麦准备着、忙碌着、辛苦着……对于我们50后来说,很难忘记收麦的那些事。
生产队时期,收割小麦对于生产队来说是一年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小麦收割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那个年代,收麦全是人工,各家各户事先要把镰刀找出来,在磨刀石上把镰刀磨好。生产队要找一块空地造场,准备堆放小麦,马车、太平车等运输工具都要准备好,木杈、扫帚、木锨、麻袋、绳子等也要准备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理,万事俱备,只等麦熟开割。生产队队长每天都到麦田查看。麦熟一晌,等到有小麦熟时,生产队队长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就起床敲钟,把社员集合起来到麦田去割麦。
领到任务后,人人争先恐后,你追我赶,谁也不肯落后。麦田里,人头攒动,镰刀飞舞,站立的麦子不停倒在麦茬上,形成一排排金色线条。在我们那里,割麦的人中女人居多,男劳力装车拉麦,把麦子拉到场里晾晒,等待碾麦。那时没有机械设备,只有马、牛、驴拉着石磙,在麦场上循环碾压。麦子碾好后,社员们开始起场,把麦秸堆垛,麦粒堆成长方形,等待扬场。扬场看着简单,实际上是个技术活,要看风向,扬得均匀、扬得高飘,不然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麦子收割完后,经过晾晒、去杂,装袋,然后用运输车辆装运,去公社或县城粮库交公粮。由于时间比较集中,交公粮的生产队比较多,一般都是天不亮就去排队。质检人员检验后,社员们把小麦扛到粮库入仓,才算完成交公粮的任务。
我记得,生产队后来购买了打麦机,不再碾麦了。有几次打麦,生产队队长安排我和另外两名人员负责接麦粒。一般打麦需要一整夜,当时我年龄偏小,熬夜体乏,打完麦子后生产队安排有早餐,我没吃早餐,就倒地睡着了。
后来,实行了分田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那时我虽然已离开了农村,参加了工作,但我的嫂子和几个孩子仍在农村生活,分有几亩土地。每年到收小麦的时候,我都会回去,帮助哥嫂收麦。
有一次,没有听天气预报,起场时,天气突变,黑云压顶,霎时间大雨倾盆而下,麦子被雨水浸泡了,农村叫“落场”,损失惨重,教训深刻。
还有一次,我帮堂弟垛麦垛,他没有把底座垛好,快要垛完时,麦垛突然倒塌。我们像泄了气的皮球,仰天长叹。稍休息一会,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重新垛,一直干到天亮才垛好。
随着社会发展,现在收麦时农民不再那么辛苦了,大小型收割机随叫随到,既省时又省力。收割后,有人上门收购。农民摆脱了大部分体力劳动,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虽然已离开故乡几十年,但收麦的那些事我仍记忆犹新,每当看到麦黄,闻到麦香,那些年收麦的经历便会浮现在眼前。
责任编辑:杨姗姗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4/0523/7944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