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拓展市场变“废”为宝
拓展市场变“废”为宝
石新宇
今年的小麦已经收割完毕,我市没有出现焚烧秸秆的现象,而在几年前,麦收过后,秸秆禁烧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乡村干部分赴田间地头昼夜值守仍难免四外起火冒烟,连天空都被烤得变了颜色。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原来以前秸秆是无用又无处存放的东西,农民只能将其烧掉,如今秸秆被打捆运往牧区或者新型燃料加工企业,农民可得到一笔收入,谁还会白白地将它们烧掉呢?
社会生产生活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在一个地方价值不大甚至毫无价值的东西,换个地方就可能是稀缺物资。秸秆命运的变迁再次启示我们,要广泛了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需求,从而不断拓展市场,让身边的“丫头片子”成为别人眼中的“大家闺秀”,让墙里开的花香飘墙外。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豆丹(豆虫)是一种以大豆叶子为食的害虫,它那肥大的身躯又让人非常讨厌,但在江苏省灌云县、涟水县等地,它是一道美味,有人专门在大豆田里套养豆丹,还有人专门生产豆丹罐头等食品。原来豆丹的体内富含高蛋白,有治疗胃寒和营养不良的作用,它的皮还可以入药。多年前有人到我市泌阳等地收购豆丹,让当地农民惊讶不已。大家知道,加工家具难免会留下边角废料,这些边角废料只能当柴烧。山东一家家具厂的老板到日本联系业务,偶然发现那些边角废料非常适合做木屐,而日本人有穿木屐的传统,于是他将边角废料加工成木屐出口日本,挣了不少钱。这些事例和秸秆的命运都印证了那句话:废品就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生产生活也是如此。我市物产丰富,能生产什么能生产多少,我们心里很清楚,这是“知己”。别人需要什么,我们也应该清楚,这是“知彼”。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其中就包括“知彼”。进一步做到、做好了“知彼”,也就是进一步拓宽了市场,我们就能够变“废”为宝,让我们的产品包括生产过程中留下的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在其他地方身价倍增、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杨姗姗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4/0613/7961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