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卫计·健康综合新闻 吐的比吃的多 十万分之一的概率被他碰上了

吐的比吃的多 十万分之一的概率被他碰上了

驻报全媒体记者  王捷   通讯员  朱美

近日,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名因幽门前瓣膜引起的幽门梗阻新生儿,这个病新生儿期发病率仅为十万分之一。

半个月前,患儿岩岩足月降生,体重为2.75kg,因母亲孕期羊水过多,出生不久后出现呻吟、呼吸困难、口滤沫症状 ,被送至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

主管医生信军,查看患儿病情,并给予对症治疗。入院第二天,岩岩在禁食、胃肠减压下,出现间断呕吐。信军第一时间排查病因,发现患儿腹部正位片显示胃腔大、肠管内气体少,初步诊断为消化道梗阻。为进一步明确病因,行上消化道造影及胃肠道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幽门管狭长、胃窦处局部可见“双肩征”,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幽门管未见明显开放。

信军把岩岩的情况汇报给科室名誉主任王新华和负责人康乐,他们立即邀请超声科副主任医师王莉进行会诊,经过讨论,诊断岩岩为因幽门前瓣膜引起的幽门梗阻。

幽门前瓣膜是小儿幽门梗阻的原因之一。本病发病率较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好发于幼儿及小儿,其症状表现不典型,新生儿期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正常情况下食物通过幽门后是一去不复返的,但是对于患有幽门前瓣膜伴狭窄的孩子而言,食物被狭窄的瓣膜阻挡,不能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就会往食管反流,引发剧烈呕吐,经常是吐得比吃得多。

王新华组织小儿普通外科主任丁斌、超声科副主任医师王莉及主治医师潘振楠进行多学科会诊。因患儿经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处理后,幽门梗阻症状无改善,所以需外科手术治疗,决定由丁斌为岩岩行全麻下幽门成形术。

术中,纵行切开狭窄处全层,去除隔膜,证实因幽门前瓣膜引起的幽门梗阻,胃管探查通畅,行幽门成形术……

术后第二天,患儿有自主呼吸,撤除呼吸机,术后第六天患儿呼吸平稳,顺利脱离氧气,术后第八天开奶,经过15天的治疗和护理,患儿奶量增加,每三个小时喂养一次,各项指标达到出院标准。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4/0809/8006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