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卫计·健康综合新闻 掏耳朵竟然“掏出”癌症

掏耳朵竟然“掏出”癌症

驻报全媒体记者 王捷 通讯员 邢小宝

近日,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现一例外耳道鳞状细胞癌病例。医生询问得知,该患者喜欢频繁掏耳朵,由此分析认为是她频繁掏耳朵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细菌进入后引起了病变。

患者周女士平时很喜欢掏耳朵,没事儿就用那种老式金属挖耳勺掏耳朵。最近,她总感觉自己的右侧耳朵有异常,以为是耳朵有炎症,可是吃了消炎药后也没有改善。除此之外,她的颈部也开始疼痛,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外耳道有一圈红色的环形增生且有一些骨质破坏的迹象,高度怀疑是恶性肿瘤。

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她患上了外耳道鳞状细胞癌,且该癌症已经扩散至腮腺,这正是导致她颈部疼痛的原因。

挖耳朵为什么会得癌症?据该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介绍,这种癌症多发于40-60岁的成年人。外耳道皮肤相对较薄,如果频繁使用硬质物体(金属挖耳勺、较硬的指甲)清洁耳朵,就可能会划破、损伤耳道皮肤,进而破坏外耳道的自然防御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细菌容易趁机而入,导致外耳道感染发炎。若外耳道持续受到外部刺激,并不断经历炎症和修复的过程,某些细胞可能会发生变异,最终可能诱发外耳道鳞状细胞癌。外耳道鳞状细胞癌都有哪些常见症状?耳溢液,多数患者会出现耳溢液,可能是血性分泌物。患者常有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外耳道炎病史;耳痛,当肿瘤累及局部神经或骨质时,可能引起耳部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耳道或耳深部难以忍受的疼痛;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眩晕,如果外耳道肿块阻塞外耳道或累及中耳甚至内耳,可能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和眩晕等症状;晚期肿瘤可能因侵犯范围扩大而出现更多症状。

医生提醒,对大部分人来说,耳垢本来就不用掏。因为耳垢本身对人体

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阻挡一些外部的灰尘,耳道内的菌群有自己的生态平衡且有自洁功能,比如当你开口说话、咀嚼以及头部的活动,小块耳屎就会松动脱落,所以不要乱掏耳朵更不能频繁去掏耳朵。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4/0822/8016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