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卫计·健康综合新闻 持续变瘦原来是贲门“开关失灵”

持续变瘦原来是贲门“开关失灵”

驻报全媒体记者 王捷  通讯员  吴芳芳 

每天变瘦一点儿,是很多人的美好愿望。然而,持续变瘦的王女士却非常痛苦。

都说民以食为天,但对于30岁的王女士来说吃饭成了一件难事。她不仅吞咽困难,一顿饭要吃很久,还多次发生食物反流呕吐的情况。长期营养不良让她瘦成了“纸片人”,时不时还感到胸骨后疼痛,四处求医,但收效甚微。

经人介绍,王女士来到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找到胃肠内科主任胡景岚。检查显示,王女士食管腔内有大量食物残留,食管管腔呈明显扩张,食管末端及贲门呈持续收紧状态。原来王女士患上贲门失驰缓症。 人进食后,食物要先进入食管,然后再进入胃,食管和胃之间的括约肌具有收缩功能,相当于一扇门,叫做贲门。当人在吃东西时,贲门会自动打开,让食物从食管进入胃里,不吃东西的时候,贲门会自动关上。

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段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以致食物不能顺利进入胃。也就是说,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吃东西时,贲门打开受阻,食物在食管里堆积,导致食管被堆积的食物撑大,就会出现呕吐、食物反流、胸痛等症状。

经过医疗团队的讨论与分析,胡景岚建议王女士进行内镜下手术治疗。完善术前准备后,由胃肠内科医生冯鹏飞为王女士实施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这是一种通过隧道内镜进行肌切开的微创新技术。与传统的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时间短、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

术中,医生首先在患者食管黏膜下层注射液体,然后沿黏膜下层分离,建立一条黏膜下“隧道”。随后,在胃镜直视下切断食管环形肌,从而松解痉挛的食管下段括约肌。最后,用金属钛夹封闭开窗口,完成手术。

手术用时一个多小时,过程非常顺利,术后第3天,王女士尝试进食,吞咽困难、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4/1018/8059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