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卫计·健康综合新闻 理解是打开精神疾病世界的钥匙
理解是打开精神疾病世界的钥匙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画卷中,精神疾病是一块常被忽视却又沉重的阴影部分。据统计,全球约有数十亿人在一生中会受到不同类型精神疾病的困扰,在中国,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也处于一个不可小觑的数值。
常见精神疾病:抑郁症堪称精神疾病里的“常客”,患者如同被抽走了生活的色彩,持续性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以往热爱的事物变得索然无味,严重时甚至觉得生命毫无意义,常被轻生念头纠缠。焦虑症则像个藏在暗处的鼓噪者,让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莫名的紧张不安如影随形,日常小事都能成为焦虑爆发的导火索,例如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在人群面前说话就会冷汗直冒、手脚发抖。还有精神分裂症,它打碎患者对现实的认知,使其出现幻觉,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或是深信被监视、迫害,原本正常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陷入混乱。
病因探秘:多因素的交织
精神疾病成因复杂,像基因遗传,若家族中有精神疾病史,后代发病风险会增加;大脑神经递质失衡,血清素、多巴胺等这些传递信息的“信使”出问题,情绪、认知就跟着“乱套”;长期处在高强度压力、遭受重大创伤如亲人离世、童年虐待等心理应激下,心理防线易崩塌,为精神疾病打开“大门”;另外,不良生活习惯,过度饮酒、长期熬夜,扰乱身体生物钟与神经调节机能,也会成为诱发因素。
治疗之路:再迎生活曙光
如今,精神疾病治疗手段多样。药物治疗是基础,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等能调节紊乱的神经递质,为患者稳定情绪、纠正认知偏差;心理治疗同步“助攻”,认知行为疗法助患者识别、修正负面思维,像给心灵软件“打补丁”,精神分析帮患者深挖潜意识冲突根源;新兴的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利用磁场脉冲刺激大脑特定区域改善功能。综合、个体化治疗方案能让多数患者病情缓解,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打破枷锁:消除歧视阴霾
社会歧视是精神疾病患者的“二次伤痛”。工作应聘因“病史”遭拒、邻里闲言碎语,都让患者抬不起头。消除歧视需从教育开始,科普精神疾病知识,让大家明白这不是“疯癫”、“软弱”,而是如身体感冒般可治;社区、单位营造包容环境,提供支持岗位,接纳康复患者;用温暖陪伴取代异样目光,让患者有勇气走出病耻阴影,拥抱世界。
精神疾病虽复杂,但并非不可战胜。当我们用知识、关爱铺就理解之路,患者就能在康复途中不再孤单,社会也会因这份包容更加温暖。(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张一)
责任编辑:王捷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0318/8169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