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卫计·健康综合新闻 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透析患者重建“生命线”
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透析患者重建“生命线”
驻报全媒体记者 王捷 通讯员 邢小宝
近日,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了一名血管通路耗竭的透析患者。由于患者病情复杂,该科主任邱明生及其团队竭尽所能为患者重建了一条高质量的“生命线”。
10年前,刚满18岁的李女士因出现纳差、恶心症状,确诊为尿毒症,从此便开启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
首次透析时,应用颈内静脉临时导管作为透析通路,随后进行左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2年后内瘘闭塞,改为右前臂上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3年后内瘘闭塞,又改为右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入术。因长期导管失功,已更换过两次,此次又出现长期导管失功,导管内溶栓无效。
在病友的介绍下,李女士慕名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找到邱明生寻求帮助。
李女士入院后经超声等检查后评估得出,左右前臂头静脉萎缩,不适合再建动静脉血管吻合瘘;右侧颈内静脉闭塞,亦不能从颈内静脉直接置入新的导管;左侧颈内静脉通畅,但置管后可能引起左侧颈内静脉闭塞,导致头面部回血障碍出现浮肿。
结合检查结果,邱明生带领血管通路团队讨论后决定为李女士行右侧颈内静脉原位换管。此手术存在以下三种情况:如果导管纤维鞘较短、直接原位换管;如果导管纤维鞘达导管尖端、更换较长导管;如果导管纤维鞘达心房下部、要用球囊先扩破纤维鞘,从破孔再置入导丝从纤维鞘外置入新导管。
术中,邱明生发现在患者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中发现长长的纤维鞘直达心房下部,于是决定采用第三种方案。先是用球囊扩破纤维鞘从破孔再置入第二根导丝调整至纤维鞘外沿第二根导丝置入新的导管,实现了血管内操作纤维鞘外置入新导管,为李女士重新建立“生命线”。
责任编辑:侯飞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0514/8210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