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图片观天下 泌阳:文明沃土绽放幸福之花

泌阳:文明沃土绽放幸福之花

记者 刘金霞 王永良 实习生 崔娇皎 

一湾泌水穿城过,两岸新风拂面来。当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奖牌落户泌阳时,这座豫南小城用3年奋进足迹,写下“以文明为笔,绘就幸福底色”的动人篇章。从老旧小区蝶变成文明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从环境洁净有序到凡人善举成风,泌阳将文明创建深植民生土壤,让“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化作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 

破茧之变从“民生痛点”到“幸福支点” 

6时,月儿湾公园里,退休教师王秀兰和姐妹正在健身步道上跳舞。“3年前这儿还是臭水沟,现在成了‘城市会客厅’!”这处120亩公园的“逆袭”,是泌阳创文的生动印记。 

泌阳县月儿湾公园一角。

创文伊始,泌阳便将“民生清单”列为“攻坚清单”:716条背街小巷升级,使幸福巷这样的“脏乱差”华丽变身为艺术画廊。在县城铜山湖大道施工现场,曾有居民担心施工影响出行,指挥部当即调整方案,采取“半幅施工+临时通道”模式,同步推进人行道绿化,如今这条双向6车道的景观大道,成了连接新老城区的“民心路”。 

“以前下大雨就得蹚水出门,现在雨停路干,连轮椅都能畅行无阻。”家住花园街道的残疾人张大哥,对改造后的无障碍设施赞不绝口。泌阳在创文中秉持“绣花功夫”,打通了5条断头路,在主次干道增设371块道路指示牌、150处监控设施,在学校周边设置减速带,在菜市场周边规划临时停车位。交警部门联合志愿者在早晚高峰值守路口,让“车让人、人守规”成为街头常态。 

孩子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享受阅读时光

城市的温度藏在细节里:城市书房内读者专注阅读,环卫工“爱心驿站”热水热饭,社区养老中心提供专业服务……这些“便民触点”是文明最温暖的印记。 

 实践之力从“阵地建设”到“精神共鸣” 

“小朋友们,知道泌阳盘古神话为何入选非遗吗?”南杨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讲述引来掌声。这个曾矛盾频发的社区,靠着实践所墙上的活动日历成了“和谐样板”:多样活动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377个遍布全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构建起“15分钟文明实践圈”。中心负责人介绍:“群众需要啥就提供啥。”“智慧助老”教会老人用手机,“黄手环行动”配备防走失设备。 

志愿服务是鲜活载体。清晨的免费爱心粥屋前队伍有序,高考季“爱心送考”车10年穿梭城乡,疫情期间志愿者挺身而出。全县10万余名“红马甲”,如蒲公英般播撒在全城。 

“以前农闲打牌,现在跟志愿者学技术、搞卫生。”马谷田镇河南村的陈大姐笑着说。志愿者请专家指导种植,荒坡变果园,既增收又美化。全县培育出国家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5个,“五美庭院”“红白理事会”等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间。 

人心之所向从“城市荣誉”到“生活方式” 

每周五“清洁家园”行动,是泌阳人的约定。3000多人自带工具上街。“一开始是任务,现在成了习惯。”商户王磊的超市门口总放着公益雨伞,“看到别人帮我,也想做点啥。” 

这种自觉源于榜样引领。泌阳好人馆内,16位“中国好人”事迹熠熠生辉:坚守山村40年的教师张玉滚,创办“爱心小院”的李娟……“以前觉得英雄远,现在好人就在身边。”市民刘艳受“河南好人”赵俊方影响,加入捐资助学队伍。 

文明创建深刻改变行为:居民自发成立“巷长”守护家园,学校“小手拉大手”促守礼,企业“诚信商户”树新风。双庙街乡阎洼村红白理事会简化宴席标准流程,“省钱又省心”获村民认可。 

站在新起点,《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办法》出台,创文经验固化为网格化管理。新实践阵地建设、“积分制”管理乡村环境、“文明素养提升计划”培育未来,工作持续深化。 

暮色中的泌水河,倒映着华灯与笑脸。从“创文”到“守文”,从“城市文明”到“人的文明”,泌阳的实践证明:当文明创建与民生需求、群众期盼同频共振,城市就能在精神沃土滋养下,绽放恒久的幸福之花。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0811/8277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