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河南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赓续精神 砥砺前行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赓续精神 砥砺前行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前,学生们整齐列队,表达对英雄的缅怀和敬意。弓华静 摄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若郡 张笑闻
一场座谈会,能读出什么?
8月21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座谈会在驻马店市召开。
讲述与追忆,缅怀与致敬。这是一次对烽火岁月的深沉回望,也是一次对抗战精神的传承弘扬,更是一次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激励动员。
读出历史的壮阔
“乌云之中见青天,竹沟就是小延安,一声号令震破天,千军万马上前线!”这首民谣,传唱的正是位于驻马店市确山县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竹沟镇。
革命战争年代,竹沟是河南抗战的指挥中心。图为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弓华静 摄
会前,与会代表走进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一路走、一路看。杨靖宇将军使用过的七星宝剑、李先念使用过的公文包、《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手稿复印件……一块块展板、一件件文物,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段烽火连绵的岁月。
回望来路,从杨靖宇、彭雪枫、吉鸿昌,再到无数未曾留下姓名的中原儿女——他们初心如磐,以生命赴使命,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奔走、而斗争、而牺牲。
华北抗战的后方、华中抗战的前线、保卫西北的屏障、南北战场的枢纽……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河南战略地位突出,是敌我反复争夺、寸土寸血的战略要地。
一组组数据,照见河南的抗战力量:八路军、新四军先后在中原建立6块抗日根据地;对日伪军作战1万余次;抗击和牵制日伪军20余万人。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省3000万人民尽管衣食无着,依然“罄河南之所有,尽贡献于国家”。“我们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同时浴血奋战,出粮全国第一,出兵全国第二,为全国抗战大局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战略支撑。”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刘汉征说。
读出精神的传承
座谈会上,英雄的后辈来了——
作为抗战将领亲属代表、红色宣讲顾问,杨靖宇将军的嫡孙马继民的发言情真意切。“爷爷从河南走出去,带着中原人的韧劲和血性。”他说,咱河南人民在抗战时期踊跃参军,这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用生命诠释中原儿女“宁死不当亡国奴”的骨气。
郑吉安,吉鸿昌将军的外孙女,退休后在天津市从事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她说,要把祖辈的故事,一代代讲下去,让红色血脉永远赓续。
离休干部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见证者、亲历者、奉献者,他们身上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离休干部仅有6561人(抗战时期377人),平均年龄93.7岁。
“要以慢不得的责任感优化离休干部‘服务保障’,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深挖离休干部‘红色资源’,以坐不住的使命感用好离休干部‘鲜活教材’。”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黄旭东的发言字字恳切,透露着责任感和紧迫感。
读出奋进的力量
“站在河南这片祖父出生成长的土地上,总想起母亲常说的‘你爷爷当年拼了命要守护的,就是这样的日子’。”马继民的发言,赢得满场掌声。
掌声里,是为致敬,亦是共鸣。如今,“这样的日子”已如愿照进现实。确山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魂完美融合,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高档提琴从大别山腹地销往世界各地。
濮阳市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馆长姚孝民介绍,当地以文旅融合助振兴,百余名村民参演《烽火冀鲁豫》实景剧,带动周边民宿、手作产业发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救亡图存的烽火岁月已远去,但精神的火炬从未熄灭,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仍需接续奋斗。
围绕“1+2+4+N”目标任务体系,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增强“闯”的精神、“干”的劲头,奋力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坚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善始善终……新征程上,河南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奋力谱写新篇章。
从历史走向未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矗立于民族记忆深处的伟大抗战精神如不熄的火炬,终将引领每一位中原儿女砥砺前行。
座谈会现场的特殊客人
“别把英雄当神仙,他们也会疼、会饿、会想家,只是他们把‘怕’藏起来,把‘责任’扛起来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
8月21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座谈会上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和抗战将领亲属代表。
90多岁的老战士于文彬和臧海龙在家人的搀扶下坐着轮椅进入会场,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们胸前佩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熠熠生辉。80年前,他们从驻马店出发入伍,分别担任新四军七团三营八连通信员和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三十九团战士。
考虑到年龄和身体原因,会务组特意安排两位老战士提前离席,与会代表起立鼓掌欢送英雄。
“20日还在天津参加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活动,21日凌晨两点才到。”吉鸿昌烈士外孙女郑吉安连夜从天津赶到驻马店参加座谈会。
“从小我就是听着姥爷的故事长大的,其中做官既不许发财的故事更是刻骨铭心。”郑吉安说,姥爷吉鸿昌把“作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烧制在瓷碗上发放给全体官兵,他还把那只写有“作官即不许发财”的瓷碗一直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和部下不许利用官位抑或职位来聚金敛财、受礼索贿。
郑吉安退休后担任天津市关工委德育部部长,从母亲手中接过宣讲烈士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接力棒,成为一名红色宣讲员。这些年在工厂、学校和农村,郑吉安无论走到哪都会讲述外祖父和其他革命先烈的红色事迹。“我的名字中间带了个吉字,就是为了纪念我的姥爷。”郑吉安说。
尽管长居天津,每次回到河南郑吉安都感到特别亲切。“河南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的祖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也是外祖父一生所期盼的,今天我想对他说,这盛世如您所愿。”
抬头仰望杨靖宇的雕像,马继民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参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爷爷为抗战献出了35岁的生命,他的英雄事迹时刻激励着我们守好家风,踏实工作,把精神传承下去。”马继民说。
马继民在郑州铁路局工作30多年,在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守好“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的九字家风。2005年,吉林靖宇县邀请他当红色宣讲顾问,他习惯在宣讲前先找老人聊天,在通化,听人说爷爷如何把棉衣让给伤员;在家乡,听人讲爷爷如何领导确山农民暴动。
“别把英雄当神仙,他们也会疼、会饿、会想家,只是他们把‘怕’藏起来,把‘责任’扛起来了。”马继民说,爷爷没见过今天高铁跑遍河南、麦田连成金海、老百姓笑脸盈盈,种好一亩地、教好一堂课、踏实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就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前,马继民和郑吉安合了一张影。作为河南走出去的抗战将领的后代,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讲好英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河南日报评论员
历史观照现实,奋斗开创未来。8月21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座谈会在驻马店市召开,回顾波澜壮阔的河南抗战历史,深切缅怀抗日英烈和遇难同胞,激励和动员全省人民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万众一心、团结奋斗,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深刻昭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河南各界纷纷投身于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历史洪流中,仅一年时间全省救亡团体就达500多个。在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阶段,河南既是前线也是后方,在日伪军疯狂“扫荡”、顽固派频繁进攻、黄河决堤泛滥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多重困局下,全省3000万人民尽管衣食无着,依然“罄河南之所有,尽贡献于国家”,出粮数量全国第一,出兵数量全国第二,在全国抗战大局中贡献了河南力量,充分彰显了伟大抗战精神。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以杨靖宇、彭雪枫、吉鸿昌等为代表的中原优秀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执戈御侮、坚守河山、收复失地,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河南抗战历史充分证明,顽强不屈的斗争意志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动力源泉。
缅怀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铭记历史、开创未来。80年前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已由我们的先辈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我们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河南考察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为我省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683.80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扛稳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任。
从历史走向未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硝烟远去,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历史不能忘记,在血与火中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历久弥新。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革命文化,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部署,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他们说
驻马店市委书记鲍常勇
驻马店全境属大别山革命老区,是红色的沃土、英雄的土地。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共河南省委、中共中央中原局相继进驻竹沟,刘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竹沟成为河南乃至华中的指挥中心,被誉为革命的“小延安”。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玉国
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省委宣传部加强工作统筹,开展纪念活动,激励全省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凝聚磅礴力量。
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刘汉征
全面抗战爆发后,河南党组织根据中央指示,建立统一战线,组织抗日武装,配合八路军、新四军创建了晋冀豫、晋豫边、冀鲁豫、豫皖苏、豫鄂边、豫西6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两赴竹沟部署华中抗战,竹沟成为党领导华中抗战的战略支点。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黄旭东
离休干部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见证者、亲历者、奉献者,他们身上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省委老干部局把服务保障离休干部、挖掘宣传红色资源摆在重要位置,精心谋划,系统推进,向抗战胜利80周年献礼。
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馆长姚孝民
站在新起点,我们紧扣省委要求,以“三大行动”让伟大抗战精神绽放光芒。强化伟大抗战精神传播,9月前推出《冀鲁豫边区抗战史》专题展;助力文旅融合发展,推出“行走的抗战课堂”跨省研学线;拓展惠民利民路径,让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
杨靖宇将军嫡孙马继民
爷爷当年闹革命,现在咱搞现代化,为的都是让百姓过好日子。种好一亩地、教好一堂课、修好一段路,就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爷爷没见过今天高铁跑遍河南、麦田连成金海、老百姓笑脸盈盈。我相信只要咱河南人都能把抗战精神变成干活的劲头,中原大地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一定能写得更加精彩。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瑞芳
河南确山是抗日名将杨靖宇的家乡,也是彭雪枫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作为中共河南省委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竹沟是河南抗战的指挥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的重要支点。河南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抗战史的一个缩影。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二级巡视员潘敬国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只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才能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之光,走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文字整理:赵若郡)
责任编辑:付琳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0822/8285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