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天中 “抗战英雄村”杨屯红色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抗战英雄村”杨屯红色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讲抗战故事 学身边英雄

“抗战英雄村”杨屯红色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记者 张锟 王家恒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凝聚全村力量推动现代化建设。”“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就要求我们党员当先锋、筑堡垒。”8月25日,上蔡县杨屯乡杨屯村以“讲抗战故事 学身边英雄”为主题举办党日活动,为“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颁发纪念章。大家通过展陈抗战史料、讲述英雄事迹,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中凝聚奋进力量。

活动现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板格外醒目,上蔡本地抗战英雄高培显、朱冠英的事迹吸引党员、群众纷纷驻足观看。

抗战烈士高培显,上蔡县邵店乡大高庄人;朱冠英,上蔡县杨屯乡杨仕位村人,两人同县同庚,均为1907年出生。他们早年投身冯玉祥部队,因吃苦耐劳、英勇善战崭露头角。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目睹国民党部队消极抗日,两人毅然率部起义,脱离国民党部队,加入新四军,分别担任新四军独立旅第五大队大队长、副大队长,率部在上蔡及西平、遂平、许昌一带转战,歼灭大量日伪军,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1944年12月下旬,两人在杨屯乡陈法寨村被千余名日伪军包围,为掩护群众突围壮烈牺牲,时年均37岁。

为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上蔡县老促会于2023年在陈法寨修建了高培显、朱冠英烈士纪念园。如今,当地持续推进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先烈史料收集整理,全力将纪念园打造成上蔡县弘扬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名片”。

“80多年前,高培显、朱冠英两位先烈从这里出发,带着乡亲们拿起武器,跟日寇拼杀到底!他们面对千余名日伪军的包围,宁死也要掩护群众突围,这种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是刻在咱杨屯人骨子里的骨气。”在主题党日活动现场,杨屯村老党员代表杨全德话语里满是崇敬与感慨,“如今日子好了,但英烈精神不能忘。村里党员带头谋发展、解民忧,从修水利、整村容,到引产业、帮增收,一步步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活美起来,这就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我是听着高培显、朱冠英烈士的故事长大的,每次听到他们率部打日伪军、保护老百姓的情节,都觉得特别振奋。”退役军人党员代表蔡恩话语真挚,眼神里满是坚定。他坦言,正是这份敬仰,让他在年轻时毅然报名参军,“在部队里,我总想着要像先烈那样,不怕苦、敢担当。”如今退役回到家乡,蔡恩依然以党员和退役军人的双重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战英雄村”杨屯村近年来始终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放在重要位置,深入挖掘本土英雄故事、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让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被更多人铭记,让“爱国爱党、奋勇担当”的红色血脉持续传承。

杨屯村注重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持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村党支部书记杨万金介绍,村里紧扣“五星”支部创建,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鼓励青年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小吊瓜、辣椒等特色大棚种植,带动村民稳定增收。

作为杨屯村的帮扶单位,中国农业银行上蔡县支行也以实际行动助力红色乡村发展。该行聚焦“三农”需求,通过“送政策上门、带需求回来”的方式,为涉农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等解决融资难题。今年前7个月,已利用“惠农e贷”为杨屯村新增21户农户贷款,金额达220万元;为粮食经纪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放“粮食经营贷”“富民贷”8笔,共计680万元。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就要为经济添活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该行党委书记、行长关恒飞表示,将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政策宣传,把优质金融服务送到村民身边,助力村里选项目、筹资金,为杨屯村乡村振兴赋能加力。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0826/8286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