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文史研究 半山羊村:藏着两个有趣的故事
半山羊村:藏着两个有趣的故事
半山羊村村牌
记者 高琳琳
提到“老兵山庄”的地道柴火鸡、“景林农家饭店”的家常炖菜、“好运到农家乐”的山泉水豆腐,或是“蚂蚁山农家”的现摘野菜,熟悉市区周边游玩的人总能瞬间说出它们的位置——这些耳熟能详的农家乐,全都聚集在一个名叫半山羊的自然村里。
在驿城区蚁蜂镇东部,蚂蚁山南侧的长岭岗缓坡上,藏着一个名字自带故事感的自然村——“半山羊”。 半山羊村藏在青山绿水间,村口的老槐树、山间的溪流、田埂边的瓜果,不仅铺陈出原生态的乡村画卷,也成了村里农家乐的天然招牌。
“其实我们村的名字还有两个有趣的故事。”近日,记者在采访时,驿城区蚁蜂镇胡楼村党支部书记聂柯向记者讲述了半山羊村名称的由来。
相传很久以前,蚂蚁山下的这片土地上,住着一只作恶的老羊精,它时常骚扰邻近梅楼自然村的“梅娘娘”,搅得村民不得安宁。百姓的疾苦被天神知晓,便派一只神虎下凡除害。神虎勇猛异常,一口将羊精吞去一半,剩下的“半拉羊”成了村庄的标记,久而久之,“半拉羊”因字音流转,演变成了如今的“半山羊”。
另一个故事则更贴近人间烟火,藏着村庄最初的模样。“半山羊”最早本叫“半山杨”——因村庄建在长岭岗半山腰的缓坡上,最早定居的是几户杨姓人家,“半山杨”的名字便由此而来。后来,战乱纷起,杨姓村民为避祸外迁,村庄一度荒废,只留下空荡荡的屋舍和漫山的野草。后来村民陆续迁回,重新开垦土地、搭建房屋,“半山杨”的名字也被沿用下来。
可这片土地并不肥沃,贫瘠的土壤养不起太多人口,村民们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蚂蚁山和长岭岗植被丰茂,漫山的青草成了天然的牧场。于是,养羊成了村民的主要副业,家家户户都围着羊群转,清晨把羊赶上山,傍晚再吆喝着赶回来。日子久了,半山羊村的养羊户越来越多,甚至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羊大户村”。每到放羊的时节,漫山遍野的山岗上,白色的羊群像流动的云朵,远远望去十分壮观。村民们靠养羊改善了生活,过上了安稳的日子。邻近的村民看着这热闹的景象,便给“半山杨”改了个名——“半山羊”。这个发音相近的名字,既贴合了村庄养羊的特色,又透着几分亲切的烟火气,久而久之,“半山羊”便取代了“半山杨”,成了村庄正式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蚂蚁山南侧半山羊村的小树林里,第一家农家乐悄然开张。起初,只是村民们试着用自家种的蔬菜、养的家禽,做几道地道的农家菜,招待来蚂蚁山游玩的游客。没想到这份“原生态”的美味大受欢迎——炖得软烂的土鸡肉、清炒的时蔬、喷香的农家馒头,再配上蚂蚁山的秀丽风光,让越来越多的驻马店市民慕名而来。
渐渐地,农家乐一家接一家开了起来,从最初的1家,发展到如今的20多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农家乐聚集地。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半山羊村就热闹起来了:市区来的游客先去蚂蚁山爬山赏景,呼吸新鲜空气,待到饭点,便走进农家乐,点上一桌地道的农家饭,吃得酣畅淋漓。村民们也从“养羊人”变成了“厨师”,靠着农家乐生意,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半山羊村的村民依托蚂蚁山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便利交通,再加上吃一口就难忘的农家特色菜肴,半山羊村的农家乐旅游经济走上了快车道。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自家越做越火的生意,村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从神话传说里的“半拉羊”,到充满烟火气的“养羊村”,再到如今热闹的“农家乐天堂”,半山羊村的每一次蜕变,都藏着村民们的智慧与坚韧。这座坐落在蚂蚁山南侧的小村,用它的故事告诉我们:岁月会变,但土地的馈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远不会变。而半山羊村的故事,还在继续,等着更多人来聆听、来感受。
责任编辑:徐明霞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0924/8309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