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河南 今年,我们邀请了30个“月亮”共登“中秋奇妙游”

今年,我们邀请了30个“月亮”共登“中秋奇妙游”

今年的《中秋奇妙游》,早在策划之初,我们便确立了一个核心概念——「圆」。

「圆」,是贯穿整场晚会的线索:它既是天地造化的地理之圆,也是人间烟火的生活之圆,是承载着千年传承的文化之圆,更是象征着民族同心的家国之圆,一个“圆”字,承载着所有美好的祝愿。

想法有了,下一步就是灵感收集,如何找到既能代表传统文化,又深受年轻观众喜欢的形式?导演团队和小红书艺术团队一拍即合,合作了「神奇的东方诗画」项目,透过小红书创作者们的眼睛,我们惊喜地发现——

「圆」的可能性,在他们笔下原来被延展得如此丰富和浪漫。

01

明月当空,以画为镜,照见千种团圆

所谓「东方诗画」,即是以当代画笔,为古典文化注入新的生命。

在这些年轻的创作者们笔下,诗仙李白所邀的那轮明月,有了可触的温柔轮廓,水调歌头里的幻梦般天上宫阙,有了具象的亭台楼阁。

于是,九月中旬,河南卫视导演团队和小红书艺术垂类以中秋之月为主题,面向小红书全站诗画作者发起招募,鼓励所有创作者用自己的方式,举杯品诗画,抬头赏圆月,共赴这一年一度的「月亮派对」。

在1.5万份投稿中,我们最终撷取了30幅作品,汇集成一本名为《月光下的欢聚》的画册。它如同一面多棱镜,映照出「团圆」的千百种姿态——

这里有《月宫宴饮》中众人的酣饮欢愉;

《月宫宴饮》

菲非Fiona

有《观风与月舒》里与天地自然的静谧相依;

《观风与月舒》

贾宸澜

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梦境与现实的诗意交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霈舲_peiling

更有一种独特的圆满,它不依赖于外在的力量,而是我本具足后的平静自洽。

就像创作者@张姝钰Shuyu 笔下《盛唐的月光》,一人立于天地星河之间,气韵磅礴,那是“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诗仙,与整个辉煌时代的欢聚。

《盛唐的月光》

张姝钰Shuyu

创作者@菲菲Fiona 的《举杯邀明月》,则将李白“对影成三人”的千古寂寥,绘成了一场与天地共饮的逍遥。

《举杯邀明月》

菲非Fiona

这让我们联想到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图景:

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唱K……这些曾被简单定义为孤独的行为,何尝不是一场与自我、与万物的深度欢聚,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圆满?

当我们把想象力的尺度无限外延,圆满的维度,又何尝不能拓展至整个宇宙?

创作者@华张一 的《赤壁赋·无尽藏》便是一个绝佳例证:

苏轼在《赤壁赋》中,从慨叹自身渺小“寄蜉蝣于天地”,到顿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他对生命的认知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转折——

当个体与万物为友,刹那便可抵达永恒。

于是在画中,苏轼缓步走入那无限循环、没有尽头的莫比乌斯环。这一刻,有限的个体与无限的宇宙在时空中交织,我,即是整个宇宙。

《赤壁赋·无尽藏》

华张一

02

举杯共赏明月 你我万物共欢

当30幅诗画作品集结成册,一个浪漫而大胆的决定出现在了导演组的脑海里——

我们想把这些散落在小红书里的璀璨月色,在《中秋奇妙游》的舞台上汇聚成河。

最终,这30幅画作被赋予了动态的生命,在精心编排的乐章中次第绽放,共同完成一场跨越古与今,融汇幻想与现实的中秋长卷。

因此,今年的《中秋奇妙游》,已不只是一场晚会,更是一次与二十五位小红书艺术创作者、与屏幕前的你,打破时空的约定——

无论身在何方,无论体验着怎样的生活,在中秋月圆之夜,我们望向的是同一轮明月。月明当空,清风拂面,我们共享这一份美好,共赴这一场欢聚。

中秋佳节,天南地北,世间万物,你我共欢。

在这一年一度的中秋奇妙游,我们一同举杯,品诗词,赏明月,于这本《月光下的欢聚》里——

终于,寻觅到属于我们的那份独一无二的“圆”。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006/8317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