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河南 “十四五”以来 河南“121”便捷出行格局基本形成
“十四五”以来 河南“121”便捷出行格局基本形成
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十 打造121便捷出行圈
□本报记者 郭北晨
10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发布会,全面介绍我省“十四五”时期交通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付磊表示,“十四五”以来,河南交通运输系统牢记“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使命定位,立足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战略定位,“121”便捷出行格局基本形成,实现郑州与省辖市1小时通达、郑州与周边省会城市2小时通达、县城至所辖乡镇1小时通达,交通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交通基础设施织密织优
“十四五”期间,全省综合交通网总规模将达29.2万公里,比“十三五”末增加1.4万公里。
公路加密提质。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1万公里,90%以上的县迈入双高速时代;新改建普通干线公路4500公里,省际通道达152条;新改建农村公路4万公里,农村地区行路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水运全面起势。中部便捷出海水运通道加快建设,全省内河航道里程达1825公里。周口港中心港区中心作业区项目整体进度完成90%以上,计划年底建成开港;贾鲁河复航工程项目用地预审获得批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行业技术审查,向开工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铁路民航蓬勃发展。铁路运营里程达681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63公里,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实现市市通高铁;全省形成“一枢四支九通用”机场布局,航空运输2小时内覆盖全国87%以上人口,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坐上飞机。
便捷群众出行“走得好”
锚定人享其行美好愿景,以群众需求为标尺,交通既有速度感更有温度感。
跨城出行拎包走。高铁网直连全国主要城市,郑州到北京最快2小时11分、到武汉最快1小时40分。省内游说走就走,从郑州到洛阳看牡丹,高铁最快28分钟直达。
都市通勤像串门。郑州地铁线网持续延伸,市民出行优先选择地铁已成为习惯。郑开、郑许城际公交化运营,早晚高峰“流水发车”,“双城生活”通勤成本比以前降了近一半。
农村交通有保障。我省开通农村客运线路7715条,公交化运营占比58%,日均发车5.1万辆次;常态化开行国家4A级及以上景区旅游班线200余条,农村客运实现了乡村景区和特色村镇全覆盖。
个性出行特色足。全省新增定制客运线路629条,“交通+医疗”等特色服务产品创新发展。郑州机场“空巴联运”专线、开封“公铁联运”班线、许昌胖东来旅游购物专线等蓬勃发展。
畅通货物运输“运得优”
对照物畅其流重大要求,以经济高效为导向,河南正由“内陆腹地”向“物流枢纽”加速转变。
货运体系持续完善。2024年,全省累计完成货运量29.3亿吨、货运周转量12863亿吨公里,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34%、48%。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正式启用,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建成投用,四港联动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降本增效增势赋能。周口港、淮滨港开通集装箱航线40条以上,2024年集装箱公铁、铁水联运量161万标准箱,比“十三五”末增长2倍。临港产业聚链成群,社会物流总额稳居中西部省份首位。
邮政快递进阶提质。郑州成为全国第四个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中国邮政航空枢纽落地河南。全省已建成59个县级、609个乡镇级、1.3万余个村级客货邮融合场站。
此外,我省坚持交通建设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服务中部地区崛起,“郑州—卢森堡”“郑州—吉隆坡”双枢纽推动郑州机场货运量突破80万吨,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1.6万列,内陆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实现“河南造”直达中亚;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沿黄陆海大通道加快建设,跨黄河运输通道达34个,天堑变通途;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沿大别山高速等重大项目建成通车,淮河航道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为老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杨姗姗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015/8322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