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当“中原粮仓”遇上“博士后”:一场人才与土地的“双向奔赴”

当“中原粮仓”遇上“博士后”:一场人才与土地的“双向奔赴”

记者 许伟

玉米在生产线末端变为淀粉、果葡糖浆甚至维生素B12,花生通过科技加持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元,这背后是驻马店柔性引进的32名院士和数百名科技人才带来的乘法效应。人才与土地结合,正让“中原粮仓”焕发新生机。

近日,河南省批准设立三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消息,为驻马店这座“中原粮仓”再添新动能。黄淮学院、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菇养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家单位成功获批,将为驻马店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转化注入新活力。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我市并未满足于初级农产品输出,而是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驻马店素有“中原粮仓”“中州油库”“芝麻王国”之称。这里常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90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连续稳定在160亿斤以上,约占河南省的1/8。然而,这座“中原粮仓”也曾面临产业化程度不足的困境。过去,驻马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属于饲养型、购销型、初加工型的中小型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加工设备落后、产品档次偏低。面对这一瓶颈,我市强化认识:唯有科技与人才,才能让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产生更大效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设立,正是我市搭建人才平台、促进产学研融合的重要举措。这一基地将依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聚焦技术创新实践,在加速科研成果落地、提升企事业单位创新能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作为传统农区,我市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并不占优势,但却创新性地探索出“院士经济”模式,实现了“引进一名院士,带来一个团队,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反应。中国工程院院士、花生专家张新友在正阳县建立工作站,培育出国内第一个亩产达400公斤的高油酸花生品种。如今,“正阳花生”品牌价值达124.35亿元,成为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的佼佼者。

在泌阳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带领的真菌研究院士工作站,攻克了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8项关键技术,创造经济效益近60亿元。通过推广香菇四季栽培技术,泌阳县实现了一年四季栽培香菇,每户菇农年增收达6万元。驻马店已柔性引进院士32名、中原学者10名。这些高端人才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更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专业人才,缓解了当地创新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

创新不能仅靠单一技术突破,而需构建完整的创新生态。为此,我市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实施科技项目、搭建平台载体等举措全链条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在平台建设方面,我市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4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1家。这些平台覆盖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的全过程。正阳县充分发挥省农科院在豫南地区农业科研方面的综合优势,成功创建“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实现了我市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零的突破。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9亿元,三年来年均增长40%,总量位居全省第六位,增速位居全省第三位。

纵观我市的农业科技创新,始终紧扣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在正阳县,通过与省农科院的“院县共建”,引进了优质花生、小麦品种5个,花生千亩示范方亩产在400公斤以上,小麦示范方平均亩产在650公斤以上。农机农艺融合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正阳县大力推进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该县花生种植实现了高起垄、宽幅播种、全程耕种收配套机械化,机械化水平在98%以上,花生收获期由原来的45天缩短为7天。“慧”种地、“云”耕地成为新趋势。确山县德全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采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辅助系统进行机播耕种,日播种量在150亩以上,大大提高了精准度和效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5%,小麦、玉米、花生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4%、86%、88%。

此次获批的三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分别对应了我市产业发展的不同方向。黄淮学院致力于基础研究,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农业机械化,河南菇养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则着眼于农产品深加工。这种布局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全面推动创新的战略思路。目前,我市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单位,在省级补助基础上再给予50万元奖励,并提供全程精细化服务。这种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随着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我市在“院士经济”基础上,将培育更多本土高层次创新人才。这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我市在“一粒种子”上持续发力,在生物育种、智能农机、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金色的麦浪、饱满的花生、优质的食用菌,这些传统农产品在科技与人才的催化下,正焕发新生机。随着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中原粮仓”的转型之路将越走越宽。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017/8324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