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社会 新蔡新农人巧造烘干机解决粮食晾晒难题

新蔡新农人巧造烘干机解决粮食晾晒难题

新蔡新农人巧造烘干机解决粮食晾晒难题

“田埂智慧”吸引外地农民取经

驻马店网讯(记者 刘鹏 余斌 见习记者 赵永涛)10月17日下午3时,在新蔡县练村镇称湾村,新蔡县辉龙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辉深一脚浅一脚地蹚过积水,用抽粮机将湿玉米倒进自制的烘干机。风机轰鸣声中,带着玉米清香的热浪喷涌而出。这个造价仅3000余元的烘干机,每天作业9个半小时,可烘干2.6万公斤湿玉米。
  今年秋收关键时期,河南持续阴雨天气导致农田积水,轮式机械无法下地作业,粮食晾晒困难,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挑战。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组织人员开展抢收抢烘工作,各烘干点全面满负荷运转。既是合作社负责人又是村委委员的廖辉,在雨夜里辗转反侧:“政府全力保秋收,咱农民不能干等着。”
  10月3日,当廖辉捧着自制设备烘干的玉米时,脸上笑开了花——他研发的土制烘干机成功了!废旧钢管、竹耙与钢网搭建起烘干仓,距地50厘米的悬空设计形成天然风道;废油桶和送风机则被改造成了这台设备的“心脏”,总投入仅3000元出头。看着热风从钢网中喷出,湿玉米在烘干仓里“跳起舞”,廖辉对记者说:“这不是什么高科技,是庄稼人刻在骨子里的韧劲。”
  “每公斤玉米烘干成本不到4分钱,附近村民把粮食烘干后直接就能拉回家,特别方便!”廖辉说。这个“土味”烘干机,已为周边农户抢救回10多万公斤玉米。记者采访期间,该镇甘湾村村民王安生等人冒雨赶来取经,一边仔细查看设备构造,一边认真记录每个部件:“没想到这么好用的宝贝就在家门口!前几天还有安徽省临泉县的农户专程来学习制作方法呢。”
  “政府牵头的专业烘干点一直是全天24小时作业,廖辉这个‘土发明’灵活补位,服务周边农户,一‘专’一‘土’相辅相成,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在称湾村党支部书记马飞眼中,这已是爱钻研的廖辉第N次用“土法改造”破解农业生产难题了。从将秸秆还田机改造成秸秆收割机,到把单季大麦收割机升级为可双季作业的玉米收割机,总在农机旁敲敲打打、琢磨改造的廖辉,早已成为村民口中的“田埂发明家”。
  雨水未歇,秋粮已归。雨还在下,但辉龙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院子里,早已“晒”出了属于这个特殊收获季的“晴天”。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020/8326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