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天中 玉米“升值”记

玉米“升值”记

记者 周 由 耿杨扬

  混合油在高速离心机作用下精准甩离游离脂肪酸,成为高品质的原料油。 记者 弓华静 谭 啸 摄影报道

我是一颗来自驻马店的小玉米。

当秋风吹过田野,我和伙伴们在收割机的交响曲中,开启了这段奇妙的“升值”之旅。

搭乘货车,我们浩浩荡荡地驶入河南金玉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原料仓。在自动化管道的轻托下,我进入了清洗车间。温水温柔地拂过身体,适时浸泡让我轻松卸下坚硬的“黄金铠甲”。随后,在机器的轰鸣中,胚芽从淀粉和蛋白中脱颖而出。

“玉米胚芽含油量高至 35%~40%,是整颗玉米的精华所在。”该公司总经理赵建强这样介绍我们。

经过精密筛分,我们这些“精华”被破碎成3~6瓣送入软化锅。在那里,恰到好处的温度与湿度让我们变得柔软而充满弹性。

真正的蜕变,从压榨开始。软化后的我们被压制成薄薄的胚片,听工人们说这样是为了保证出油率。在榨油机的物理挤压下,褐色毛油缓缓流出,我们仿佛听见价值攀升的声音——这一刻,我们的身价已达每吨8000元。

这还只是开始。混合油进入精炼车间后,开始了中和、脱色、脱蜡、脱臭等工序。高速离心机精准甩离游离脂肪酸,让我们的品质实现质的飞跃。

随后,在超高温与高真空的“桑拿浴”中,所有影响口感的异味物质彻底消失。

当我们再次现身,已变得清澈透亮,身价跃升至每吨9000元,达到国家一级玉米油标准——约是原料玉米的4倍多。

如今,我和伙伴们静静栖息在巨大的储油罐中,等待以高端烹饪油、调和油等身份,走进千家万户的厨房。

而在金玉锋的其他生产线上,我们的其他部分同样绽放光彩:玉米淀粉经糖化“变身”葡萄糖,价值升至每吨3200元;加工成赖氨酸,每吨价值高达7000元……就连曾经的“边角料”也重获新生:浸泡水制成酵母粉,玉米浆变成高蛋白饲料,真正兑现了“吃干榨净”的诺言。

回望这段旅程,我们从一颗普通玉米,经过层层精深加工,整体价值提升3~5倍,成为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原料。

从田间地头到现代化车间,从寻常颗粒到高附加值产品,我们正以自身的蜕变,为驻马店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的奋进之路,刻下最生动的时代注脚。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022/8327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