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天中 文旅赋能千行兴—— 驻马店“十四五”文旅强市建设引各界热赞
文旅赋能千行兴—— 驻马店“十四五”文旅强市建设引各界热赞
文旅赋能千行兴 —— 驻马店“十四五”文旅强市建设引各界热赞
记者 刘金霞 王晓晶
“十四五”期间,驻马店市以文旅融合为重要抓手,在天中大地上绘就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随着文旅强市建设“成绩单”正式发布,这座“千年古驿站”在公共文化服务升级、文旅市场治理优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乡村旅游振兴等领域的亮眼成就,辐射效应远超文旅行业本身,深度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城市商圈到乡村田野,从文化传承者到普通市民,大家共同见证:文旅融合带来的不只是“诗与远方”的浪漫,更是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实打实的发展新机遇。
在这场文旅融合浪潮中,文旅产业从业者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嵖岈山旅游度假区资深导游李经理感慨:“变化真的是天翻地覆!过去咱只靠山水景观吸客,现在文化IP成了妥妥的增长引擎。”该景区精心打造的“西游奇幻季”主题活动,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显著提升消费频次;皇家驿站的花船演艺、文旅微短剧取景地等,接连成为网红打卡点,为景区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数据最有说服力,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量突破600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20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72%、64%,文旅市场活力尽显。皇家驿站内的民宿老板李海峰也分享了自己的“致富经”:“自从景区被评上4A级,客流量成倍增长,节假日更是提前一周就一房难求。”
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文化传承与文艺创作打开了新空间。市演艺中心导演谈及连续承办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黄河戏剧节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可是省级高水准戏剧盛会,为咱本土院团和演员搭建了绝佳展示平台。《嫘祖》《杨靖宇》这些剧目能斩获省级核心奖项,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文艺创作的真金白银投入和政策支持。”非遗传承领域同样焕发生机,确山打铁花传承人杨建军登上央视春晚后,这项古老技艺彻底“出圈”,不仅收获大量粉丝,更吸引众多年轻人主动拜师学艺;麦草画、棠溪宝剑、余氏钩编等各级非遗项目,也借着文旅东风,从“藏在深闺无人知”的传统技艺,变身畅销国内外的“天中伴手礼”,真正实现文化传承与市场效益的双赢。
这边文化传承“热起来”,那边乡村旅游“火起来”,实实在在为农民带来增收红利。平舆县蓝天芝麻小镇的农户王大哥说起如今的收入笑得合不拢嘴:“现在日子有奔头!土地流转拿租金,在景区打工赚薪金,自家开的农家乐还能挣现金,这‘三金’加起来,比过去单纯种地强太多!”近年来,驻马店大力推广“景区带村”“公司+农户”等发展模式,成功打造确山留庄·稻田公园、平舆蓝天芝麻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既盘活了乡村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又推动更多农户深度融入文旅产业链,在家门口就能稳稳端起“旅游饭碗”。
文旅市场的旺盛活力,也吸引了工商资本的重点关注与积极布局。嵖岈山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提升、皇家驿站文旅综合体、蔡洪坊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稳步推进;“1+9”一县一特色文旅消费休闲街区建设如火如荼;确山提琴、平舆户外、遂平研学等特色文旅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还培育出多家营收突破亿元的文旅企业。多位来驻投资的企业家表示:“驻马店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给力的政策支持,文旅消费市场还在持续扩容,是投资兴业的好地方,我们对在这里发展充满信心。”
文旅融合发展的红利,实实在在惠及了每一位市民与游客。退休教师张阿姨是“戏曲进乡村”活动的忠实粉丝,提起这项服务连连称赞:“每年有2300多场戏,都送到家门口,咱们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年轻市民小陈则对蔡国六百年历史文化专题展印象深刻:“以前只知道家乡是‘千年古驿站’,看完展览才发现,家乡的历史这么厚重,心里满是自豪。”与此同时,“驻马店文旅云”数字平台、央视“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宣传、《老家河南·驻马店篇》专题片等媒介,持续提升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专程来驻,感受“千年古驿站、生态文明城”的独特魅力。
回望“十四五”,驻马店以文旅融合为纽带,不仅推动了文旅产业自身升级、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乡村全面振兴,更带动教育、交通、商业、投资等领域协同发展,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性发展格局。展望未来,随着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持续深化,这座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古城,将继续释放文旅活力,为现代化驻马店建设注入更加强劲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徐明霞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027/83302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