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社会 静观百岁|百岁容颜: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温情馈赠
静观百岁|百岁容颜: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温情馈赠
许静

秋雨绵绵,浸润着西平县的每一寸土地。我怀抱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你也能活一百岁》,踏上了这段特殊的送书之旅。这本书不仅承载着百岁老人们鲜活的生命故事,更是一份献给时光的深情礼物。
9月的雨丝轻柔地拂过脸颊,24日,我和同事永涛驱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雨水洗净了空气中的尘埃,道路两旁的杨树叶已泛出淡淡的金黄。手中的书籍沉甸甸的,里面收录着40多位百岁老人的影像与故事,每一页都闪耀着生命坚韧的光芒。
我们今天去的是盆尧镇。镇干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面露惋惜之色地说:“你们来晚了,李枝妮老人今天早上刚刚离世,享年104岁。”这个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我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我们不便打扰正在办丧事的家属,只能委托村干部焦勇将书籍转交。捧着这本专门为老人准备的书籍,我的手指轻轻抚过封面上烫金的标题,心中涌起难以名状的遗憾。若是能早来几日,或许老人还能亲眼看到书中那个精神矍铄的自己。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我伫立片刻,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村庄,思绪万千。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掌控,但能够记录下这些跨越世纪的容颜,何尝不是对生命最好的礼赞?
听说我们要来,102岁的陶款老人的儿子张志叶早已在村口等候多时。细雨中,他撑着一把旧伞,身影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温暖。“刚才村干部打电话了,说是你们要来。”张志叶笑着说道,脸上还带有雨水。
通往老人家的村路虽然潮湿,却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几年西平县坚持把人居环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硬任务,全力治理“六乱”开展“六清”,现在即便乡村小路也是一尘不染。
雨水在青石板上汇聚成细小的溪流,缓缓流向远方。陶款老人与102岁的陈冲老人比邻而居,是一对跨越了一个世纪的好姐妹。这样的情谊,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
因为雨天微凉,张志叶担心母亲着凉,便让老人躺在里屋休息。当我们轻声走进院落时,屋内传来了一声苍老而清晰的询问:“谁呀?”随着窸窣的穿衣声,陶款老人披着外衣缓缓坐起。阳光透过云隙洒进屋内,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投下柔和的光晕。
“妈,有人来看您了。”张志叶俯身在母亲耳边轻声说道。我在老人身边坐下,注意到桌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礼品盒,都是儿孙们回来看望时带来的。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承载的是家人对老人深沉的爱。

赵永涛 摄
当我翻开书籍,指着上面的照片让老人辨认时,她眯着眼睛端详了许久,喃喃道:“看不清了,有点儿像我,但不知道是不是我?”这句话轻轻敲击着我的心房。时光无情地带走了她清晰的记忆,却带不走那份与生俱来的温婉气质。我们不忍过多打扰,简短问候后便准备告辞。老人执意要送我们到门口,那双经历过百年风雨的眼睛里,依然闪烁着慈祥的光芒。
与陶款老人的安静祥和不同,陈冲老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充满活力。我们走进院子时,她正端坐在院门口,像一尊历经沧桑的雕塑。儿子和媳妇陪伴在侧,细心地为她整理衣襟。
“你是谁呀?来我们家干什么?”陈冲老人声音洪亮,带着几分警惕。我灵机一动,笑着说道:“我和您儿媳妇是朋友,是亲戚。”这个善意的谎言立刻化解了老人的戒备,她放松下来,开始与我亲切交谈。
陈冲老人虽然懊恼自己记忆力衰退,却依然保持着当家做主的风范。“100多岁了,我还经常发号施令呢。”她自豪地说。旁边的儿子和儿媳相视而笑,眼神中满是包容与敬爱。这种跨越年龄的亲情,让人动容。

赵永涛 摄
当我展示书中她的照片时,老人端详后突然笑道:“这个老太婆不是我吗?”这句自问自答把大家都逗乐了,院子里顿时充满了欢快的气氛。临别时,陈冲老人紧紧拉住我的手说:“吃了午饭再走嘛!”那份真诚的挽留,让我几乎挪不动脚步。
临行前,我回头望去,陈冲老人依然坐在院门口,身影在细雨中渐渐模糊。她的儿子刚才告诉我:“其实母亲今年的状态比去年好多了,去年话很少,今年却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这句话让我倍感欣慰,生命的韧性总是超乎我们的想象。
走访的每一位百岁老人,都是一本活的历史书。他们经历了民国时期的动荡,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是岁月留下的珍贵印记。而《你也能活一百岁》这本书,正是对这些鲜活历史的忠实记录。
在返回的路上,雨渐渐停了,西边的天空出现了一道淡淡的彩虹。我思考着这次送书之旅的意义:不仅是为了让老人们看到书中的自己,更是为了向社会传递一种信念——长寿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实现的目标。
这些百岁老人用自己的人生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质量。陶款老人的温和、陈冲老人的开朗以及未能见到的李枝妮老人留下的遗憾,都在诉说着同一个道理——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被铭记。
车轮碾过湿润的路面,发出沙沙的声响。我望着窗外飞逝的田野和村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西平县会有更多的百岁老人,而《你也能活一百岁》这本书,将成为他们共同的记忆载体。
山清水秀生态美,孝善风起阡陌间。此次送书之旅虽然短暂,却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些沧桑而温暖的面容,那些朴实而真挚的话语,都将永远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正如书中所说:“长寿不仅是对生命长度的延续,更是对生存质量的叩问,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深刻注解。”是啊,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每一段百年人生都是值得传颂的史诗。
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被染成了金红色。我轻轻摩挲着怀中剩余的几本书籍,期待着下一次与百岁老人的相逢。
责任编辑:杨姗姗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027/83318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