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河南 河南芝麻产业为啥“节节高”

河南芝麻产业为啥“节节高”

1

你印象里的芝麻收获

是不是还停留在

“割倒、捆扎、晾晒、反复敲打”

的辛苦画面?

这种传统的芝麻收获方式

耗时耗力,全凭种植户的双手

但现在

这种手工操作似乎跟不上“节奏”了

河南育种家们让芝麻收获变了天!

一款被叫作“铁杆芝麻”的神奇品种

成熟后风吹不掉粒、晃动不掉籽

直接能用机器收割

不仅破解了世界性机收难题

还让河南芝麻从“种植到萎缩”

逆袭成“香飘海外”的香饽饽!

尴尬现状

市场抢着要,农户却不敢种?

起源于非洲热带地区的芝麻

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

优质油料作物和特色农产品

中国是世界芝麻主产国之一

也是最大的消费国

纵使中国芝麻单产和品质稳居全球第一

总产值名列前茅

依然回避不了一个现实难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芝麻进口国

2024年,我国芝麻总贸易量122.4万吨

占世界总贸易量的24.04%

进口芝麻118.3万吨

我国芝麻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

但奇怪的是

国内芝麻种植面积却在不断萎缩

2017年不足2000年的三分之一!

不是农户不想种

而是传统芝麻太“娇气”

- 成熟即炸裂,适收期只有一周

全靠人工抢收,既费工又费钱

- 玉米等作物早已全程机械化

对比之下,芝麻种植性价比太低,面积被不断挤压

- 就算主产区给补贴

高昂的人工成本还是让农户望而却步

大家心里都清楚

芝麻要想发展,必须实现机械化!

破局时刻

河南育出“铁杆芝麻”,机收难题迎刃而解

早在20年前

河南省农科院张海洋团队就盯上了这个难题

目标很明确

培育“抗落粒、抗裂蒴”的宜机收品种

2021年,好消息传来!

团队采用EMS化学诱变技术和常规杂交育种技术

成功育出豫芝NS610、豫芝ND837等

“铁杆芝麻”品种

通过了河南省鉴定

2

张海洋在实验室查看芝麻苗情

这一下

从根本上解决了芝麻“熟了就炸”的痛点

让机械收获成为可能~

种植户们直接尝到了甜头

“明年,我准备把现在的100多亩翻一番,

种上300亩。”袁伟成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开始利用宜机收品种

大规模种植芝麻了

纵观全国

宜机收芝麻品种在全国推广迅速

已经超过总种植面积的30%

宜机收品种的大面积示范应用

全国芝麻种植面积得到恢复和提升

也使主产区芝麻单产水平

由“十三五”末期的106公斤/亩

提高到了“十四五”中后期的118公斤/亩以上

黄淮、江淮芝麻生产种植成本

由600—800元/亩

降低到了300—400元/亩

显著推动了我国芝麻生产发展

全面升级

不光有好品种,还全程技术保驾护航

“铁杆芝麻”的成功

不只是品种的胜利

更是整套技术体系的突破

张海洋团队早就想到了

品种和机械得“磨合”好

才能让农户真正受益

- 选育16个适配不同产区的新品种,满足各地种植需求

- 配套全程技术,集成了芝麻机械化精量播种、机械化病虫草渍害防控与田间管理、联合机械化收获等关键生产技术

- 专家手把手指导,省市县农技人员扎根田间,从播种到收获全程帮扶

3

宜机收芝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让芝麻实现机械化收获

新蔡县郎庄村就是例子

800亩“铁杆芝麻”在前期

高温干旱、后期阴雨的不利条件下

平均亩产230斤,亩均收益1200元

硬是靠技术种出了好收成

还打造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走向世界

河南芝麻成“中国名片”,香飘一带一路

河南的芝麻创新

不仅改变了国内产业

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埃塞俄比亚、巴西、尼日利亚等国

纷纷上门求合作

想引进“铁杆芝麻”品种和技术

2025年国际芝麻产业技术研讨会上

12个国家的60位专家齐聚

会上,我国专家重点交流了

引领性芝麻科技创新成果

为推动全球芝麻产业现代化发展

提供了强有力的“中国方案”

在示范现场

世界首个高油酸抗落粒品种豫芝639

在今年前旱后雨不利气候下,亩产仍达154公斤

让外国专家亲眼见证了中国技术的实力

张海洋团队还倡议建立世界芝麻产业联盟

让河南技术惠及全球生产国

从人工抢收到机器轰鸣

从种植萎缩到香飘海外

河南“铁杆芝麻”用科技创新

让这颗传统油料作物焕发新生

未来,餐桌上的芝麻香

不仅藏着农户的增收喜悦

更镌刻着中国育种的硬核实力!

专家点评

顶天立地更要走出去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主任 张道明

芝麻是世界上重要的优质油料作物,也是我国优势特色农产品。小磨香油、芝麻酱、芝麻盐,一粒芝麻给居民生活添彩不少。芝麻不大,事儿不小。从农田到餐桌,芝麻这一路却并不容易:美味背后,藏着辛劳和汗水。

传统芝麻品种存在“一熟就炸、一碰就落”、不适宜机械化收获等问题,成为芝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攻克芝麻籽粒宜机收这个世界性难题,是破解芝麻产业发展“枷锁”的关键所在。

我省芝麻面积、产量均占全国三分之一,芝麻育种水平处于世界领跑地位。这得益于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十年磨一剑,成功选育出世界首批抗落粒、抗裂蒴、宜机收型芝麻新品种,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了芝麻成熟时落粒、不适于联合机收的世界性难题,开辟了全球芝麻生产全程机械化新纪元。

解读我省芝麻育种成功密码,一方面聚焦“顶天”,科研团队用创新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制高点,为全球芝麻产业带来中国方案,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院所、跨国公司纷纷前来交流合作,一系列芝麻科研与生产合作协议相继达成,让中国芝麻“芯”走向全球;另一方面聚焦“立地”,专家们建立多层级、跨学科的推广应用体系,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全国芝麻主产区加速落地,宜机收芝麻已占全国总面积的30%以上,种植成本每亩降至400元以内,单产提至每亩118公斤以上,实现芝麻产业“一升一降”跨越式进步。

今年,世界首个高油酸抗落粒芝麻新品种豫芝639再次横空出世,以其高产抗逆特性彰显了中国芝麻育种的硬实力,成为全球芝麻新品种“领跑者”。未来,专家团队将通过自主构建的首创芝麻基因编辑技术,精准创制抗除草剂芝麻种质,加快选育抗除草剂芝麻新品种,再次向破解芝麻病虫草害世界性难题发起冲击,让我们拭目以待。

4

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董豪杰

责编:路天畅|审核:韩雪妍|监审:孙雅琳

监制:栾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030/8333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