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社会 “谢油菜”与《天中晚报》的25年情缘

“谢油菜”与《天中晚报》的25年情缘

记者 王永良

“少吃一顿饭可以,少看一期《天中晚报》就像少了点什么。”日前,记者到今年86岁的谢振龙家中采访时,他手里捧着泛黄却平整的报纸剪贴本,话语里满是对《天中晚报》的深厚情谊。这位曾因推广油菜种植技术被称作“谢油菜”的农业专家,与《天中晚报》已结缘25年。

undefined

谢振龙在日记本上记录报纸上的新鲜事、好新闻。

谢振龙和妻子李庭英,老家在南阳市宛城区。1965年,谢振龙从当时的河南农学院(现河南农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原驻马店地区农业局工作,成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因长期专注于油菜种植推广与田间管理技术普及,他有了“谢油菜”的绰号。1993年,凭借突出贡献,他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他被聘为研究员,将半生心血都洒在了驻马店的农田里。

undefined

谢振龙的报纸剪贴本。

《天中晚报》创刊起,谢振龙便成了首批订户,此后25年,订阅报纸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有一年因为事多漏订了,急得我连饭都没心思吃。”谢振龙笑着回忆,当时他每天跑到楼下报亭买报,还常去附近银行“借读”《天中晚报》《驻马店日报》,就怕错过任何一则新闻,“我跟晚报的感情,就像对老伴一样专情。”

在谢振龙的家中,十几本厚厚的剪贴本是最特别的“藏品”。采访中记者翻开其中一本,泛黄的报纸页面被精心裁剪、整齐粘贴,内容涵盖时事政治、健康养生等多个领域,每一页都标注着剪报日期。“不单是看,好内容我都要剪下来存着。”谢振龙说,这些剪贴本是他多年的心血,不仅自己时常翻看,还会推荐给孩子们阅读。

除了剪报,写日记也是谢振龙的日常。他会把《天中晚报》和《驻马店日报》上的新鲜事、好新闻记录下来,空闲时讲给孙子听,还会帮孙子积累作文素材。“晚报很贴近民生,上面的故事真实又生动,孙子写作文时,常能从我的日记里找到灵感。”提及孙子,谢振龙的眼神里满是温柔。

如今,翻看这些报纸剪贴本成了谢振龙晚年生活的一大乐趣。“每一篇报道都像一段回忆,看着就想起当时的生活场景。”采访中,他坦言,《天中晚报》就像自己的“精神食粮”,让他能及时了解国家大事、身边民生。

“希望《天中晚报》越办越好,我会一直订下去。”采访尾声,谢振龙捧着最新一期《天中晚报》,语气坚定。这份跨越25年的情缘,不仅是一位老人对报纸的偏爱,更见证了一份地方媒体与读者之间,最朴素也最珍贵的陪伴。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106/8339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