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天中 驿城区: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群众幸福“触手可及”
驿城区: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群众幸福“触手可及”

社区居民“会客厅”。

健身广场舞。
社区大食堂。
乐山商场。
记者 郑付生 吴勇峰 张静 见习记者 陈岩 文\图
从高标准农田的金色麦浪,到创业沃土的政策春风,再到养老服务的贴心守护……“十四五”期间,驿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干解难题、以初心暖民心,奋力谱写现代化驿城的民生幸福新篇章。
“十四五”期间,驿城区锚定“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适”目标,交出了一份亮眼民生答卷:新增绿地面积、改建主题公园、建设皇家驿站,让15分钟公园圈逐步成形。11月6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
市民李霞说:“驿城大道修成之后很平坦,原来我们在这片区域都是‘爬’上坡,很费劲,现在十分便利。”
“我觉得乡村公路修得很好,跑起来非常轻松。”市民廖德林说。道路的变化让城市更加漂亮了,让大家出行多了份舒心与惬意,切实方便了百姓生活。
“太好了,从前来的时候没有这些景啊,现在一来,感觉心情好了。”市民王明玉在谈到民生社区游园的变化时笑着说。
“感谢西园街道文明路社区为居民办好事,帮我们办理了不动产证。”驿城区西园街道文明路社区西园学府小区居民代表马红水,将一面锦旗送到社区领导手中,以此表达感激之情。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十四五”以来,驿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聚焦发展为民、政策惠民、服务便民,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如期高质量完成各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驿城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加充实……
五年来,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幸福,是最好的答卷、最美的景色。
聚焦群众“心头事”办好民生“兜底事”
一条路的变迁,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发展理念,绘就“便捷出行”蓝图,既要家门口道路设施焕新升级,又要内外交通动脉加速延伸。“十四五”期间,驿城区厚植为民情怀,坚定不移强民生,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优化公共服务,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把各项民生实事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让“民生清单”成为群众的“幸福账单”。
打造智慧型15分钟养老服务圈。驿城区在全区12个街道分别建成了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73个社区分别建成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打造智慧型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养老保险、残疾人康复等工作扎实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覆盖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为100%。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休闲娱乐、托养照护、居家服务、智慧养老、家庭照护培训、养老需求评估等养老服务,形成了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西园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位于驻马店市区内衣厂院内,为驿城区新建的“公建民营”养老中心之一,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分为上中下三层,共设置床位51个。支持社会办养老机构20个,全区养老床位总数达8200张,社区大食堂、日间照料室、健康理疗室、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拓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驿城区还积极推广以大带小、智慧养老、嵌入式托养、医养康养融合、“养老+行业”融合、“五社联动”助老、公建民营、“兜底+社会养老”8种运营服务模式,开展“订单式、菜单式”居家养老服务。金福源、颐康阳光等一批高质量的“医养”“康养”、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的养老服务企业,给老人提供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条件。
充电设施布局优化,提升覆盖广度。在住宅小区、公共区域、企事业单位内部等地,按照规定建设专用充电桩,在新建住宅小区审批中,驿城区严格要求按停车位总数20%的比例配建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牵头协调电力、物业等单位,升级供电设施、盘活公共停车位,逐步增建充电设施;在公共及交通枢纽停车场等住建部门监管的停车区域,优先规划布局快充桩,同时督促建设单位合理设置充电车位;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建设专用充电桩,为本单位职工和来访车辆提供充电服务。
至目前,驿城区已建成公共充电桩992个,并录入省平台充电管理系统,完成三年行动方案中既定目标任务的157%。
惠民生,就业是永恒话题;谈幸福,就业是底气基础。驿城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统筹抓好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支持多样化自主就业。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扎实开展“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教育民生提质效人才计划开新篇
让孩子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期盼。驿城区在推进教育改革、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持续发力,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力推进基础教育提质升级攻坚行动,加大教育投入,加快项目建设,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以教育项目建设为依托,扩充教学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加快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凝心聚力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高中教育稳中向好,一本上线率实现“五连增”。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提质升级五年攻坚行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优化中小学布局,探索实施集约化办学、紧凑型大学区,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认真实施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对区外名师和优秀大学生引育力度,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推进教师招聘制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结合实际,持续加大补充体、音、美、劳等紧缺学科教师的力度,五年来,全区共招聘体育、音乐教师32人。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开展中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全区近1300名教师参与,遴选推广优秀教学案例。同时,丰富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好国家、省级智慧教育平台和“名师公益课堂”等优质资源。
学校建设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驿城区以名校带动、集团联动、结对推动的形式,积极推行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引进信阳市光山二高与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深度合作办学。2024年,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新校区投入使用,为群众交出了一份暖心答卷。
下沉一线问民需 倾听民意解民忧
驿城区坚持做实调查研究,建立领导干部调查研究“五个一”工作机制,即认领一个调研课题、推进一系列调查研究、解决一批民生问题、开展一次成果分享、制定一项工作举措。组织领导干部下沉到一线查堵点、破难题,通过听取介绍、座谈交流、个别访谈、实地察看等,努力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推动解决更多发展所需、改革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
驿城区始终坚持把握具体实际和群众需求,从小处着眼、实处着手,全区领导干部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全面掌握情况,帮助解决区动物药厂家属院居民水管顺利通水、“世纪景苑”电梯及时维修正常使用等312件群众实际困难。持续开展“党员双报到”活动,全区64个区直单位4000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治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书香驿城润万家文化惠民新答卷
城市书房不仅是打造全民阅读的重要平台,也是建设书香驿城、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文化保障,更是提升群众文化需求满足感的有效载体。安静舒适的环境、精心挑选的书籍、免费借阅的便利、精彩纷呈的活动……分布在市区的各个城市书房,设计新颖,装修风格各异,外观设计与周边环境、建筑风格、区域风貌相协调,多建在人流密集的社区、商场、公园等地,每个书房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所有书房都设置自助办证机和借还机、图书消毒机、电子图书借阅机等,读者可凭身份证或借阅证刷脸进入,自行办证、借书、还书、续借。
“十四五”期间,驿城区在持续改善公共图书馆设施和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公共图书馆发展探索新思路,城市书房以其独特的创意、齐全的功能,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崭新的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互动阅读的人文空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日益浓厚,为城市注入了缕缕温润的书香。如今,这些如雨后春笋般的城市书房,已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市民的“精神文化粮仓”。驿城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级“二级图书馆”。
驿城区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加大文化领域投入力度,全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运用好红色资源,传播好红色文化,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成功申创“河南省驿站文化之乡”,持续开展“送戏下乡”等惠民演出。新编豫剧《杨靖宇》在河南省第十届黄河戏剧节大赛成功上演,荣获最佳剧目、最佳编剧等奖项。在每年的高考季,驿城区都举行“爱心送考”雷锋车队志愿服务活动,雷锋车队50名爱心送考志愿者及部分爱心企业参加,为广大考生高考之路保驾护航。
翻开驿城区“十四五”规划民生答卷,每一项举措都贴着“百姓需求”的标签,每一步前行都踩着“群众期盼”的节拍。一座座公园生机盎然,承载着“推窗见绿”的宜居向往;一条条道路畅通无阻,践行着“出行顺畅”的民生承诺;一件件举措暖意融融,传递着“以人为本”的城市温度。三者交织相融,共同绘就了“十四五”规划民生画卷的动人底色。如今,站在硕果累累的节点上,大家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随之生长出新的模样。
“十四五”以来,驿城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锚定发展航向,以“向新而行”的闯劲破解民生难题,让民生建设的“施工图”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实景图”,走得坚实、行得稳健,更暖到百姓心坎上。如今,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关键节点,民生答卷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获得感,不仅让百姓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更催生出对未来的热切期盼,推动城市民生建设在新征程上向着更优品质、更高水平坚定迈进。
责任编辑:徐明霞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112/83436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