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图片观天下 地为纸 水为墨 八旬老人的“诗意修行”

地为纸 水为墨 八旬老人的“诗意修行”

记者 栗晨曦 仇卉阳

清晨7时,驻马店市区儿童公园的石板路上,84岁的孙光显手持自制的“土毛笔”,以清水为墨,在地面上笔走龙蛇。随着笔端游走,工整的楷书、飘逸的行书逐一显现,引得晨练市民纷纷驻足围观。

写字

“土毛笔”写出美丽风景

孙光显凝神静气,手腕轻转,笔端在地面划过,水渍晕开的痕迹如墨滴入纸。先是“床前明月光”的清雅,再是“大江东去”的豪迈。路过的孩童驻足围观、晨跑的年轻人放慢脚步,老人的身影与渐次成形的诗词相映,成了公园动人的风景。

十几年前,孙光显发现用清水在地面写字是个好法子——不用花钱买纸墨,写完晾干后地面又恢复原样。于是,他找来一根结实的木棍当笔杆,在顶端接上装水的塑料瓶,缠上几层吸水性好的海绵后用绳子扎紧。写字时,只要往塑料瓶里灌满水,这“笔墨”就算齐活了。

半生奔波难改练字初心

从最初的笔画歪斜,到后来能熟练书写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等字体,日复一日的坚持,让孙光显的书法技艺突飞猛进。有人轻叹:“这气度,一看就是退休的老教师!”

听到这话,孙光显放下笔杆,爽朗地回应:“我种过庄稼、学过木工、开过小饭馆,是个实打实的农民!”孙光显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就热爱书法,不管手里的活再忙,心里对写字的那股念想从来没断过。

自信背诵《六体书唐宋词廿二首》

孙光显从随身的布袋里掏出一本泛黄的《六体书唐宋词廿二首》,对记者说:“这书上的诗词你随便提,我都能背出来!”记者随口提到《满江红》《浣溪沙》等诗词,老人都一一背出,还告诉记者每首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聊到兴起,孙光显提笔在地面上一气呵成地写下行书版《静夜思》,笔锋流畅,气韵十足。围观人群里响起掌声,他腼腆地摆摆手说:“就为图个乐子,把平凡日子过出点诗意。”

背诵诗词

如今,孙光显已然成为公园里的“名人”——有时一些对书法感兴趣的人会跟着他练字,有时也会有老人和他探讨书法技巧,原本陌生的人们,因为这地面上的“墨宝”变得熟络起来。

字迹会变干,但热爱不会消失

“以前觉得诗意是文人墨客的事,现在才明白,普通人用心生活,也能把日子过成诗。”市民王先生感慨地说,孙光显用清水写出的不仅是诗词,更是对生活的热爱。

阳光洒在老人身上,地面上的字迹渐渐被风吹干,但孙光显对生活的热爱与诗意,深深印在了每个人心里。

扫码看视频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112/8343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