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天中 刘永欣:车轮上的“好人”医生
刘永欣:车轮上的“好人”医生
记者 刘金霞
刘永欣跪地救人 资料图片

刘永欣和他的移动“急救站” 资料图片
“有险情,请招手!”这6个鲜红的字,贴在刘永欣的车前挡风玻璃下,像一句无声的承诺,在确山大地传递着温暖与力量。作为确山县永欣医院的主治医师、负责人,确山县身边好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永欣的汽车后备箱里,急救箱、氧气袋、灭火器等常年整齐摆放,如同一个移动的“急救站”。
从高原震区的逆行驰援到街头利刃下的果敢夺刀,从烈日下的跪地施救到黑夜里的微光守护,刘永欣用一次次奋不顾身的义举,诠释着“不但要救,还要大力救”的誓言,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信念之源:父亲的离去,种下“为民行医”的种子
1973年出生的刘永欣,与医学的结缘带着痛彻心扉的遗憾。年少时,他的父亲因帮助邻居给庄稼打农药,不幸因农药中毒离世,留下了正在医科院校求学的他。“如果当时医疗条件更好,如果我能更早掌握医术,是不是就能留住父亲?”这份深埋心底的愧疚与遗憾,让刘永欣在求学路上更加刻苦,也让他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做一名为民服务的好医生,用自己的医术挽救更多身处水火的人。”
从医20余年,刘永欣始终记得这份初心。他的诊所里,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仁心仁术”“妙手回春”的赞誉背后,是他不分昼夜的坚守。但他深知,医者的责任不止于诊室之内。于是,他在车上贴了“有险情,请招手”的标识,把急救装备随时带在身边,让自己的车轮成为“生命通道”的延伸。
逆行之光:高原震区,用医术筑起生命防线
2023年底,甘肃省发生6.2级地震,震区的消息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正在诊所坐诊的刘永欣看到新闻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开始组织医疗救援队伍。“灾区人民需要医生,我必须去!”他一边联系志同道合的医护人员,一边采购急救药品、医疗器械。短短几个小时,一支5人的医疗队便组建完成。
12月22日傍晚,刘永欣带着医疗物资、带领医疗队从确山出发,星夜兼程奔赴震区。震区位于青海与甘肃交界处,海拔高、氧气稀薄,余震不断,恶劣的环境对救援人员来说是巨大考验。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车队于第二天11时抵达目的地。刚下车,强烈的高原反应让队员头晕气短,刘永欣顾不上休息,立即向当地救援指挥部报到,投入紧张的救援工作。
在临时安置点,受灾群众有的头部受伤,有的肢体骨折,还有的因受凉引发了感冒、咳嗽。刘永欣逐一为他们测量体温、血压,仔细检查伤口,轻声安抚他们的情绪:“别怕,我们来了,会好好照顾你们的。”他和队员一边发放药品,一边开展清创、包扎等急救处理,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连续4天,刘永欣和队员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高原反应让他们嘴唇干裂、脸色苍白,但只要看到受灾群众期盼的眼神,他们就咬牙坚持。在他的带领下,医疗队共为百余名受灾群众提供了医疗救助和心理疏导,用专业的医术为灾区人民筑起了一道生命防线。
其实,这并不是刘永欣第一次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疫情期间,他主动请缨坚守防控一线,捐款捐物,为隔离群众上门问诊;郑州、新乡遭遇暴雨灾害后,他第一时间组织募捐,带着物资奔赴灾区支援。“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我就不会退缩。”这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街头之勇:赤手夺刃,化解一场潜在悲剧
2023年12月25日上午,确山县铁路东中石化加油站旁,一声尖锐的尖叫打破了冬日的宁静。一名女子因与男子发生争执,情绪失控,从轿车中抽出两把菜刀,疯狂追砍对方。男子惊慌失措,只能以旁边永欣医院的急救车为屏障,拼命躲闪,现场围观群众虽多,却无人敢上前制止,场面一度失控。
正在医院坐诊的刘永欣听到外面的嘈杂声,立刻跑了出去。眼前的一幕让他心头一紧:挥舞菜刀的女子突然将一把菜刀甩向男子,险些击中旁边一名无辜路人。“不能再等了,再晚就可能出人命!”刘永欣没有丝毫迟疑,立刻冲了上去。
他知道,面对情绪失控的人,硬拼只会激化矛盾。于是,他一边慢慢靠近,一边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安抚女子:“大姐,有话好好说,别冲动,伤人伤己都不好。”女子的注意力被逐渐分散,手中的动作也慢了下来。就在这一瞬间,刘永欣看准时机,果断上前,一把夺下了女子手中的另一把菜刀。
危险解除后,刘永欣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蹲在地上,耐心地倾听女子的诉求,安抚她激动的情绪。直到民警赶到现场,他才将女子交给民警,默默回到医院继续坐诊。“当时没想那么多,就觉得必须制止她,不能让悲剧发生。”事后,有人问他怕不怕,刘永欣笑着说,“我是医生,也是党员,保护群众的安全是我的责任。”
生死之速:跪地施救,与死神赛跑抢救生命
“医生的天职是救命,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人需要,我就必须上。”刘永欣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25年8月15日中午,烈日炙烤着大地,气温高达38℃。刘永欣骑着电动车,赶往一名患者家中出诊。途中,他看到一名男子趴在路边,一动不动。“不好!”他心里咯噔一下,立刻停车冲了过去。
刘永欣跪在地上,轻轻将男子翻过来,发现男子已经失去意识,呼吸极其微弱,情况十分危急。“坚持住!我来救你!”他一边呼喊,一边为男子实施胸外按压。汗水顺着他的额头往下淌,浸湿了衣衫,胳膊也渐渐酸痛,但他丝毫不敢停歇,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他救回来!”
经过10多分钟的紧急施救,男子的喉咙里发出了微弱的声音,慢慢恢复了意识。此时,120急救车也赶到现场。刘永欣向急救人员详细说明了情况,协助将男子抬上车后,才默默擦干汗水,骑着电动车继续赶去出诊。
2025年9月12日,刘永欣在市区参加一场会议。休息间隙,他听到有人大喊:“有人晕倒了!”他立刻跑过去,发现一名男子倒在路边,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他立即跪在地上,为男子进行心肺复苏,同行的人则在一旁拨打120急救电话。
按压、人工呼吸,重复的动作充满了力量。经过20多分钟的紧张抢救,男子的心跳和呼吸逐渐恢复。刘永欣没有离开,而是守在旁边,直到120急救车赶到,与接诊医生详细交接了病情,确认男子暂无生命危险后才悄悄离开。
黑夜之暖:微光守护,寒夜撑起生命希望
2024年底的一个夜晚,寒风凛冽,气温低至零下5℃。刘永欣外出办事,行驶到107国道确山段三里河大桥附近时,发现前方有一辆摩托车倒在路边,一名男子躺在地上呻吟。
当时,该路段正在维修,夜晚没有路灯,“前方维修请绕行”的警示牌在黑暗中根本看不清。男子骑摩托车经过时,不慎撞在了路中间的铁质路障上,导致腿部骨折,无法动弹。刘永欣立刻停车,将男子的摩托车推到路边,避免二次事故发生,然后喊来附近售楼部的工作人员,根据男子的要求,拨打了驻马店市中医院的120急救电话。随后,他打开手机电筒,蹲在男子身边,一边观察他的伤势,一边轻声和他说话:“别睡着,坚持一下,救护车马上就到了。”
寒夜中,手机发出的微光显得格外温暖。刘永欣守在男子身边,不停地安慰他,缓解他的疼痛和恐惧。虽然该路段正在维修,但夜晚经过的车辆依然不少,他时不时起身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守护着伤者的安全。
一个小时后,120急救车赶到。刘永欣协助医护人员将伤者抬上车,确认一切安排妥当后才驾车离开。
大义之举:微光汇聚,温暖整座城市
作为确山县身边好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永欣不仅以身作则,还积极带动身边的人参与志愿服务。他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温暖。”
多年来,刘永欣救过突发疾病陷入昏迷的老人,救过开车不慎坠入桥下的司机,救过交通事故中受伤的路人……在确山县,提起刘永欣,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刘医生是个大好人,只要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从来不会推辞。”一名曾被他救助过的群众说。
如今,刘永欣已经获得了“确山好人”“驻马店好人”“河南省好人”“河南省红十字会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但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这些荣誉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他说,“我会一直坚守初心,继续做一名为民服务的好医生,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车轮滚滚,大爱无疆。刘永欣的车依然行驶在确山的大街小巷,车前“有险情,请招手”的标识依然醒目。刘永欣就像一束微光,用一次次见义勇为的义举,点亮了无数人的希望,也汇聚成温暖的炬火,照亮了整座城市。在刘永欣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仁心大爱,更看到了新时代“好人”的英雄本色。
责任编辑:闫继华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113/83440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