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情感 陪游北泉寺:一场与岁月的温情邂逅
陪游北泉寺:一场与岁月的温情邂逅
立冬刚过,秋意却还在大地上肆意流淌。那座坐落在驻马店市确山县老乐山脚下的千年古刹北泉寺,宛如一位沉静的老者,在时光深处散发着独特的韵味。院内距今1400多年的四棵古银杏树,树叶在阳光的轻抚下,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仿佛是岁月馈赠的珍宝。

吃罢早饭,我和家属便早早地开车,载着94岁的老母亲,向着她心心念念的北泉寺进发,开启了为时半天的陪游活动。
从驻马店出发,往西南25公里,不到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顺利抵达了这片充满历史与神秘的净土。
踏入北泉寺,环顾四周,满目皆是参天古木。两棵古柏、四棵银杏,它们就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寺院,树龄均1400多年。院内龙头古碑、古石柱、古石雕比比皆是,仿佛每一件都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其中一石柱上,颜真卿书写的五言对联,历经风雨,虽字迹模糊,却依然散发着翰墨的芬芳。

北泉寺位于确山县城西北的乐山和秀山之间,因确山县城西自南向北有三泉,曰南泉、中泉和北泉。泉前皆有寺院,该寺院位居北泉,故得名北泉寺,沿称至今。它始建于北齐年间,1992年复建大雄宝殿。历代文人士子曾在此结庐隐居,迁客骚人也多游于此,在这里留下不少诗文、墨宝和佳话。相传这里是唐代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被禁、罹难之地。岁月的长河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老母亲年岁已高,虽说她思路依旧清晰、眼睛明亮,但行动较为迟缓。走进寺院,她拄着拐杖径直朝着大雄宝殿走去。在我和家属的“护卫”下,她在免费请香处顺手取了一把香,点燃后,将香火举过头顶,闭目默默祈祷了一会儿,那神情虔诚而专注,仿佛在与神灵诉说着心中的期许。随后,她将香火插入焚香炉里。此时,为了给老母亲助兴,我迅速走到大殿门前的大钟跟前,拉开撞木撞击了三下。那钟声,清脆而悠远,仿佛穿透了时空,在寺院的上空久久回荡。

离开大雄宝殿,我们又陪伴老母亲来到一棵粗大的银杏树下。她缓缓地将身子靠着这棵挂有1400多年树龄标牌的银杏树,岁月的痕迹在她的脸上与树干的纹理相互映衬。我拿起相机,“咔嚓咔嚓”为她拍下了几张与树的合影照。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延续与传承,老母亲就像这棵古老的银杏树,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坚韧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看过几棵银杏树,我们又来到两棵古柏跟前。环绕一周,老母亲突然发现其中一棵历经沧桑、古枝参天的古柏距地面一人高的树身上,长了一个突起的大疙瘩,有一面酷像人脸。她指着那个大疙瘩兴奋地告诉我们那是“树隐”,她说这是她这辈子第二次见过“树隐”。还说“树隐面对的方向是吉利方向,若是有人居住,定能人财两旺”。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孩童般的好奇与惊喜,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来到碑林,老母亲一会儿指指石碑上面的龙头石雕,一会儿摸摸被风刮日晒而字迹模糊的碑文。她的动作轻柔而缓慢,仿佛在抚摸着岁月的脉络。我不知道此时的她是怎样的心情,但我能感觉到,她与这座寺院之间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那是对历史的敬畏,对岁月的眷恋。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四面八方的游客陆续来到寺院。有大人领着儿童,有青春年少的恋人,还有三五成群的同学和朋友。他们或拍照留影、或焚香跪拜,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与这座古老的寺院进行着对话。
过了一会儿,只见一对中年夫妇牵着一个扎着蝴蝶结的四岁左右小女孩迎面向老母亲走来。小女孩像一只欢快的小鹿,蹦蹦跳跳,突然停在正在休息长凳上端坐的老母亲面前,奶声奶气地问:“老奶奶,您在等什么呀?”老母亲弯下腰,笑容可掬地说:“奶奶在等时光啊。”中年夫妇略带歉意地笑着。小女孩歪着头,满脸好奇:“时光是什么呀?能吃吗?”老母亲摸摸她的头:“时光呀,就像寺里的泉水,一直在流,吃不到,却能让你慢慢长大。”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拉着老母亲的手说:“那我要和老奶奶一起等时光。”老母亲紧紧握着她的小手,仿佛握住了岁月的接力,眼中满是温柔与期许。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过去与现在的故事。北泉寺之行,就像一场与岁月的温情邂逅。在这里,我看到了老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信仰的虔诚;也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沧桑。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份记忆将如同北泉寺的钟声,永远回荡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珍惜当下,感恩生活。(吴忠富)
责任编辑:闫继华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115/83456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