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平舆县 平舆:户外休闲“链”就百亿产业传奇
平舆:户外休闲“链”就百亿产业传奇
记者 徐佳瑞 通讯员 郭丽 李磊
近年来,豫东南的平舆县,正以户外休闲用品产业为引擎,掀起一场县域经济的变革浪潮。这个曾以“芝麻之乡”“防水之乡”闻名的传统农业县,如今已掌控全球户外用品市场8%的份额,2024年,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3亿元,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5万多人就业。这场产业蝶变,正在重塑县域经济的发展范式。
破局:农区突围的产业密码
在河南泰普森智能化车间内,机械臂与流水线协同作业,折叠桌椅、户外帐篷等产品以每分钟3件的效率“走”下生产线,通过“海外仓+跨境电商”模式直抵欧美30多个国家;永强集团自主研发的环保材料技术获国际专利,8条智能生产线月产50万套装备。这些场景,是平舆县产业升级的生动注脚。
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具有覆盖领域广、用工需求大、技术门槛低等优势,全球市场规模达4万亿美元,且受政策、资源、市场等因素驱动,向内地转移趋势明显。2016年,平舆县第一家户外休闲企业——华东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落地。该公司由平舆县返乡创业企业家陈华伟创办,落地即闪耀。平舆县委、县政府敏锐捕捉这一机遇,随后多次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战略研究,并到杭州、宁波等地考察,果断确立“招大引强、精心培育、倾力打造”的产业发展方向,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先后引进泰普森、永强两家全国500强企业,为平舆产业崛起奠定基石。
这种“开局即决战”的魄力,让平舆县在5年间完成从零到百亿的跨越,跻身河南省28个重点产业链,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正如经济学家周其仁所言:“县域经济的突破,往往始于对传统路径的突破。”平舆的实践,正是这一论断的鲜活诠释。
织网:三级联动的共富实践
在辛店乡新淇沟村的藤编加工点,72岁的韩大钱手法娴熟,半小时便编织出一把精美的藤椅。这样的场景,在全县5000多个村级加工点同步上演。通过“企业订单+村头车间+农户加工”模式,平舆县将产业链延伸至乡村振兴的“最后一米”,超过10万名群众实现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这一成果源于平舆县的“三园”建设: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对接全球市场,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激活乡镇动能,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扎根农户。三级网络形成完整生态链——县级产业园聚焦高端制造,乡级产业园承接中端环节,村级加工点主攻基础工序。郭楼街道52岁的李芳算了一笔账:“每月挣4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据统计,产业兴起使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
产业下沉还催生了乡村经济的裂变效应。万冢镇将废弃小学改造为户外灯具加工厂,300多名工人实现就近就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物流、餐饮等配套服务业也随之兴起,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融合格局。正如郭寺村党支部书记鲁瑞华所言:“产业进来后,整个村子都活起来了。”
蝶变:数字浪潮中的全球突围
2025年3月投入使用的电商大厦,成为平舆县数字转型的标志性坐标。在这座19层高的建筑内,Tik-Tok海外运营特训班座无虚席,从义乌来的电商专家正在讲解文化差异与物流解决方案。实时数据大屏上,德国订单量持续攀升,海铁联运班列从2020年的12列增至2024年的403列,运输标箱增长22倍。
“通过海外仓前置,物流时效缩短60%。”跨境电商运营负责人指着数据大屏介绍。这种“线上+线下”的融合模式,使平舆产品直抵6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字赋能不仅重构了贸易方式,更催生出新质生产力:智能车间里,机械臂精准组装户外灯具;研发中心内,3D打印技术快速验证新品设计。技术升级使产品附加值提升30%,国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如今,电商大厦已吸引22家优秀企业入驻,亚马逊、速卖通等国际平台相继落地,共同创下超千万元营业额。跨境电商为“平舆制造”插上翅膀,打开“买全球、卖全球”的数字经济大门。
远航:乡村振兴的平舆范式
户外产业的崛起,正在重塑县域经济肌理。2024年,该产业贡献税收超1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8%,带动相关服务业产值增长25%。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网络如毛细血管般渗透至每个村落,形成“县城基地+村头车间+农户加工”的立体化体系。
这种深度融合印证了平舆探索的独特价值。当政府引导与市场力量形成合力,当传统农区拥抱现代产业时,乡村振兴便有了具体可感的实现路径。“我们要让每个平舆人都共享发展红利。”县委书记刘飞在产业峰会上的发言,道出了平舆的雄心。
据介绍,从传统农业县到全国最大户外产业基地,平舆县以户外休闲用品产业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特色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平舆县将继续聚焦该产业,完善链条、优化环境、开拓市场,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迈进,让户外产业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
责任编辑:杨姗姗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118/83471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