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社会 赛记煎包里的驻马店晨光

赛记煎包里的驻马店晨光

记者 康国富

若问起驻马店人对早餐的记忆,十有八九会提到赛记煎包、胡辣汤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赛顺财在驻马店第一小学旁支起一个小摊,卖煎包、胡辣汤等。谁也没想到,这一干就是40年。

2024年,94岁的赛顺财安详离世。他的孙子赛长青在市区飞龙小区守着“赛记煎包胡辣汤总店”。

undefined

赛记煎包、胡辣汤。

“我从小就在爷爷的锅边转,看他天不亮就起身熬汤、揉面、包包子。那时没有‘扫码点单’,爷爷想了个土办法——用夹子夹上竹牌叫号,谁先来谁先取,清清楚楚。”这个方法,赛长青沿用至今。

每天凌晨4时30分,赛长青准时起床。煎包要现包现煎,胡辣汤的牛骨汤底要熬足3个钟头。海带丝、黄花菜、花生、面筋、牛肉片等,一样不能少——这是驻马店版胡辣汤的“铁律”。

“有人喝不惯漯河、周口派的胡辣汤,说咱这汤实在,料足,喝一碗能顶一上午。”赛长青笑着说。

59岁的马国庆是“赛记”的“老粉”。他吃了近40年。

“别处的煎包馅没那么鲜,胡辣汤也没这么浓。”他吃完最后一口,擦擦嘴说。

“我们坚持用牛骨熬汤,几十年没变过。”赛长林的妻子艾香说。他们已经把赛记煎包的技艺传给了儿子。“希望在他的手里,‘赛记’还能再传几十年。”

53岁的艾香说完,目光坚定,意味深长地看了儿子一眼。

上午11时,赛长青终于能坐下来,喝口茶,揉揉腰。

“一早上煎了多少锅,数不清了,只知道腰是真酸。”他笑了笑,“这行辛苦,但爷爷说过,吃进嘴的东西,不能偷懒。”

如今,“赛记煎包胡辣汤店”在驻马店已有两家直营店、数家加盟店,但味道始终如一。

赛记煎包、胡辣汤用40年如一日的烟火气,告诉每一个来吃早餐的人:味道不会变,传承从未断。

一盘煎包,一碗胡辣汤,一段40年的人情长卷。赛顺财或许未曾想到,他点燃的那灶火,至今未熄,或许永远都不会熄。

而那晨光中升腾的热气,早已飘进了一座城的记忆里。这,就是人间最踏实、最暖胃的烟火气。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118/8347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