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河南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丨挺起硬脊梁 跑出加速度——“强省进行时”系列观察报道之二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丨挺起硬脊梁 跑出加速度——“强省进行时”系列观察报道之二

11月19日,在位于洛阳市孟津区的隆华科技集团(洛阳)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操控智能焊接机器人。 郑占波 娄景芳 摄

□本报记者 陈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从大国重器捷报频传、新能源汽车驰骋全球,到人工智能浪潮澎湃,制造业已成为驱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链群起势

9月底的2025金刚石产业大会余温还未散去,2025世界传感器大会11月底又要在河南登场。

“十四五”以来,我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聚焦到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来,打造7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N个专精特新细分产业链,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链、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就是其中的两个。

“世界金刚石看中国,中国金刚石看河南”,从最早的磨料磨具到如今的英寸级单晶、半导体级抛光垫、培育钻石,金刚石已成为河南的王牌产业链。

去年,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首个由河南企业主持制定的纳米金刚石国际标准ISO6031:2025正式发布,河南超硬材料名片越擦越亮。

从“单链突破”到“系统作战”,河南正以一套精准的“链式打法”重塑竞争优势。今年上半年,全省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9.5%,拉动工业增长提高5.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7.9%;“7+28+N”产业链群已集聚全省70%以上的重点创新平台,创造了全省80%以上的进出口额,成为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智造新图

数字化大潮下,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成为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一转带三化”行动计划,组织3700多名专家累计免费服务企业2.1万家,推动建成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建设数字化转型示范区33个,工业园区能耗管控、安全监测、协同制造等能力明显增强。

在全球首个煤机行业灯塔工厂郑煤机智慧园区,23条自动化生产线、150台机器人、12台智能行车、30台AGV(自动导向车)……生产车间成了机器人的“大秀场”,大部分设备可以实现“自运行”。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渗透,我省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打造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开发豫鼎安澜、华鼎雪豹等15个工业大模型,发布汇聚了233项创新成果的河南人工智能“四创”名单,创建4个首批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智能化已深度融入全产业链,引领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未来可期

人工智能服务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氢能源客车畅行北京冬奥会、“河南造”卫星遨游太空……我省持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2024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4.8%,比“十三五”末提高2.4个百分点,产业“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向好向优。

在当下最火的AI战场,“河南造”大显身手,超聚变人工智能服务器累计出货超5万台、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自2021年年底落地河南以来,超聚变营收连年实现高速增长,带动河南算力产业实现跨越式增长。

放眼全国,我省是较早布局发展未来产业的省份之一,制定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从0到1”的突破。鹤壁商业卫星装备制造及应用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天章卫星生产基地建成投产,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总部落地郑州……河南聚焦6大方向建设2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引育重点企业近500家,中原量子谷、中原纳米酶实验室、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等一批产学研新平台加速科研创新成果转化。

规模优势持续夯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动能更加澎湃。今日河南,正以“挺起硬脊梁”的担当和“跑出加速度”的姿态,谱写制造业由大向强的崭新篇章。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121/8349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