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河南 长三角到底有什么,河南各地都去招商?|豫观察
长三角到底有什么,河南各地都去招商?|豫观察
这段时间,河南多地的地方主官都在带队,外出考察招商。
而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长三角。
其中,既有省辖市的市委书记、市长等,也有县区一把手。
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长三角?
聚焦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象新闻“豫观察”特别报道《河南如何借东风》,今日推出第一篇。
01
地方一把手带队,纷纷奔赴长三角招商

招商,从来不是新鲜事。
但10月以来,河南各地主官到长三角考察招商,尤其多。
从10月中旬以来,包括洛阳、许昌、平顶山、信阳、焦作、漯河等地在内,河南已至少有六地由市委书记或市长带队,前往长三角考察招商。
由市委书记、市长带队,这意味着,决策层面高,谈判效率也高。
仅11月6日当天,就有许昌、洛阳、平顶山三地市委书记,以及许昌高新区、洛阳新安县等多个县区负责人,同时现身长三角地区,走访企业、对接项目。
当然,这背后有一个关键契机——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河南多地设馆,地市一把手们既是参展,更是借机招商。
有的地方主官,今年已多次带队前往长三角地区招商。
比如许昌,今年3月份,市委书记杨小菁曾带领许昌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考察交流,走访重点企业,对接洽谈项目;11月初,杨小菁再次率队东行,三天辗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对接十几家企业。
除了省辖市,河南各县区一把手也在纷纷带队,前往长三角地区招商。
仅11月4日至8日一周内,就有6个县区级代表团密集出动,包括许昌高新区、濮阳经开区、三门峡渑池县、洛阳嵩县、新安县等,深入上海、苏州等地企业,开展精准招商。
02
不是简单引项目,而是产业的“精准升级”

这么多地方,这么高频次地跑去长三角,带回来的究竟是什么?
答案,远不只是几个项目、几笔投资。
看这些地方主官的招商行程,目标极其明确。
例如许昌,依托坚实的电力装备产业基础,不再满足于传统制造。它瞄准的是“国家队”中国电气装备、行业龙头正泰集团,更有锐杰微、图达通这类科技新锐。目标直指“智能电力龙头之城”的打造。
再看平顶山,凭借舞钢的特厚钢板和尼龙新材料优势,一周内两次拜访中国船舶集团。其从“传统资源之城”向“新材料高地”转型的决心,清晰而坚定。
此外,漯河重点对接的是食品类企业;焦作则是重点考察生物医药等产业……
将这些分散的招商地图拼合起来,一个清晰的信号跃然而出:河南各地到长三角的招商,已超越简单地承接产业转移,而是以“补链、延链、强链”为导向,精准对接长三角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先发优势,推动区域产业体系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
我们还注意到,信阳市委书记张宏伟,在走访信阳重点签约的新能源企业时,不仅督促企业在建项目早点竣工,还积极引荐关联企业落地信阳,希望构建从研发创新到终端制造的全链条产业生态。可以看出,河南各地招商不再是简单地“引入一企”,而是要“带动一批、繁荣一链”。
这些细节,都折射出河南产业的跃升。
03
到长三角招商,为什么集中在此时?

招商年年有,为何此时形成如此强大的共识和声势?
首先,这是河南发展的“突围之战”。
河南是经济大省,但面临转型压力。传统产业需要升级,新动能亟待培育。
长三角,恰是最好的“课堂”和“伙伴”。这里有我们最缺的创新生态、顶尖人才、前沿技术和资本市场。
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其次,这是抢抓时间节点的“关键冲刺”。
有两个时间节点,很关键。四季度是完成全年经济目标的关键期,多引来一个大项目、好项目,就可能实现全年目标往前冲一冲;同时,“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正在谋篇,此时去长三角,既是招商,更是为下一步发展“取经”和“探路”。
最根本的,这是对省委部署的“主动落地”。
河南省委明确提出,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首要的就是“向东融入长三角”。产业融合,是“融入”最坚实、最深入的桥梁。就在今年6月,河南省政府在上海举办2025河南·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合作对接活动,为全省各地搭起了台子。各地主官的主动出击,正是对这一省级部署的最强回声。
所以,这场密集的向东行,不是跟风,而是突围;不是被动承接,而是主动链接。
河南各地到长三角去,不只是招商,更是主动融入。
总策划:王仁海
策划:卢慎勇 刘林军
记者:梁德宝 王琳 杨肖宁
责任编辑:付琳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124/83515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