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卫计·健康综合新闻 流感防治 从守护每一次呼吸开始

流感防治 从守护每一次呼吸开始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流感季节性高发期,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易在学校、办公室、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暴发。结合传染病防治原则,这份“流感季专属防护指南”帮你科学应对,既防流感,也护日常健康。

一、看透传播途径:流感病毒最爱这样“跑”

除传染病通用的3类传播方式外,流感还有更突出的传播特点:

1、呼吸道传播(流感主要途径):患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会释放大量含流感病毒的飞沫(直径 2-10 微米),近距离(1 米内)吸入就可能感染;在教室、会议室等密闭空间,病毒还会附着在飞沫核上悬浮,形成“空气传播”风险,停留时间可达数小时。

2、接触传播(流感易被忽视途径):流感病毒可在门把手、课桌、电梯按钮等物体表面存活 2-8 小时,手接触污染表面后再摸口鼻,就会 “间接中招”,这也是流感在家庭、学校快速传播的重要原因。

3、消化道传播(流感少见但需警惕):若被流感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源未彻底处理,也可能通过“病从口入”引发感染,尤其在集体用餐场景中需注意。

二、个人防护 “三件套”,流感季用更见效

1、勤洗手+ 善防护,阻断流感接触链:

除“七步洗手法”外,流感季还需额外注意:接触公共物品后(如电梯按钮、共享单车把手等),立即用免洗凝胶消毒;揉眼睛、摸鼻子前必须洗手,避免病毒通过黏膜入侵。

2、饮食干净+补营养,增强流感抵抗力:

流感季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 C(橙子、菠菜)、优质蛋白(鸡蛋、瘦肉)的食物,帮助身体合成抗体;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流感病毒通过唾液交叉传播。

3、强免疫+避密集,减少流感暴露:

保证 7-8 小时睡眠(睡眠不足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流感易感性),每天适度运动(如快走 30 分钟);流感高发期尽量少去 KTV、商场等密闭人群场所,必要时错峰出行。

三、环境清洁消毒,流感季重点“盯”这些

针对流感病毒存活特点,清洁消毒更精准:

•室内通风“定时换”:流感季开窗通风不仅要“每天 2-3 次、每次 30 分钟”,还建议选择阳光充足时段(如上午 10 点、下午 3 点),紫外线可辅助杀灭空气中的流感病毒。

•衣物消毒“分情况”:健康人衣物常规清洗即可;流感患者衣物需单独清洗,用 60℃以上热水浸泡 30 分钟(流感病毒在 60℃下 10 分钟即可灭活),晾晒时尽量选择室外阳光直射处。

四、疫苗接种:流感季最该优先打的 “防护盾”

1、流感疫苗:每年必打,早打早防

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发生变异(如甲型流感的 H1N1、H3N2 亚型),去年的疫苗无法应对今年的病毒,因此需 “每年接种一次”;建议在流感季前 1-2 个月(如 9-10 月)接种,2 周左右可产生抗体,保护期持续 6-8 个月。

2、重点人群“优先接”

除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外,流感季还需重点关注:学生、教师、医务人员、公交司机等频繁接触他人的人群。

3、接种误区“要避开”

别以为“去年没感冒就不用打”—— 流感病毒变异快,每年流行的毒株不同;

别担心“打疫苗会得流感”,流感疫苗是灭活疫苗,不会引发感染,少数人接种后轻微发热属于正常免疫反应。

五、避开流感专属误区,科学防护不踩坑

1、误区:“流感就是重感冒,扛扛就好”

流感比普通感冒症状更重(常伴高热 39-40℃、肌肉酸痛、乏力),还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老人、小孩等人群若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出现症状需尽早休息、必要时就医。

2、误区:“戴口罩只在医院戴,日常不需要”

流感季在地铁、公交、学校等人群密集处,戴口罩能有效阻挡飞沫传播;建议选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贴合面部佩戴,避免 “露鼻子”“松垮脱落”—— 正确戴口罩可降低流感感染风险 60% 以上。

3、误区:“家人得流感,熬点姜汤就能防”

姜汤无杀灭流感病毒的作用,家人感染后,应立即分房隔离,避免共用牙刷、餐具;未感染者可接种流感疫苗,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预防性药物(如奥司他韦,需在接触患者后 48 小时内服用)。

六、高危人群要护上加护,流感季更需 “特殊关照”

1、老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等:

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除戴口罩外,还可戴一次性手套(避免接触污染表面);家中备好体温计、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每天监测体温,若出现发热(≥38.5℃)、咳嗽等症状,24 小时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2、高风险职业人群:

教师、快递员、收银员等,工作时全程戴口罩,每 4 小时更换一次;医务人员接触流感患者时,需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和护目镜,下班回家后先换衣物、再彻底洗澡,避免将病毒带回家中。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监督科 贺容刚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5/1125/8351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