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水价听证,谁在“放水”

水价听证,谁在“放水”

 

□邓辉林

 

  洛阳水价改革调整听证会,两套调价方案,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涨幅分别为50%41.7%,非居民用水价格除商业服务业和特殊行业外,都出现大幅上扬。结果18名听证代表(1人缺席)仅有1人反对涨价,而其余17人对涨价都表示赞成(81日《大河报》)。

  听证会上怎么只有一名代表跟老百姓想到一处?

  看看是哪些代表参加听证会,就能把结果猜中三分。按说,被听证对象或与被听证对象利益正相关者是不能参加听证会的,可是“包括消费者代表、经营者代表、利益相关方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政府部门代表和专家在内的18名代表”中,有多少是能与水务公司撇清关系的?

  “消费者代表”有没有商业服务业和特殊行业的人呢?他们与普通居民对水价上涨的态度不一样。比如按第一套调价方案,商业服务业用水不涨价,对此业内人士除了心头暗喜,又怎会反对?经营者代表自然是要喊穷叫亏了,一副除了涨价别无活路的样子。“利益相关方代表”何许人也?是提供原水的水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吗?他们也实在找不到理由替普通居民说话,倒是希望借水价上扬之机让本部门也分一杯羹,怎能为普通居民代言?

听证会上抛出的两个“涨价方案”,涨幅低的也在40%以上,而全国多个城市的水价涨幅最多也就是20%以上”。二是因为居民用水直接关系居民生活水平,他们要自己掏银子,不像行政事业单位是集体埋单。

有人也许会说,即使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涨了不少,每吨不过涨个五六毛,一个普通家庭每月也就多出几块钱水费,没什么大不了。说这话的人,不知道低收入家庭日子过得紧。

再说了,涨价得拿一本明白账来,这样才能让群众心服口服。此次反对涨价者认为,有关部门提供的《洛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收费定价成本监审报告》中,“某些数据并未做到完全透明化”,对此又当如何解释?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在接受采访时称:“专业人士都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对价格的科学性作出判断,一个公民在半天或一天时间内,要行使知情权和决策权,实际上是个虚话。”如果拿一本“虚账”去给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普通群众看,那听证会自然更是个“虚话”了。

面对水价上涨的汹涌声浪,有些城市将要召开价格决策听证会。听证会的走向恐怕已成定局,但要涨得顺乎民心,就要涨得明明白白。顶重要的一条是,听证会上别“放水”。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878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