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下调油价顺应民意
下调油价顺应民意
□叶 檀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发改委都有必要下调成品油价。作为国内市场的两大指标,成品油批发价与“红油”走私显示出油价明显下跌迹象。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近期成品油批发价连续下挫,三大国有石油巨头纷纷降价促销。上周以来,各地成品油批发价平均跌幅在每吨500元到600元人民币。
因此,中石油销售公司将把工作思路调整为“增销、稳价、降费、增效”,其核心是增销增效。中石化外采大规模收缩,据一位业内知情人士透露,至7月上旬,中石化的外采计划已全部停止,本月外采量仅为上月的25%~30%。中海油也已经加入了成品油下游销售的市场竞争行列。定下高价没人购买,违背了最基本的市场准则,垄断巨头有必要向市场低头。
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过高,东南沿海走私严重。今年1~6月,广东海关查获海上偷运成品油案件105起,同比增长7.5倍,其中二季度比上一季度增长184%,现场共查获成品油5714吨。
两个市场指标,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且对市场的把握灵敏。有关部门一只眼盯住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更重要的是另一只眼要盯着国内批发价与东南沿海的走私红油船,这样才能摸准市场脉搏,定价不至于太离谱,尊重市场才能赢得市场的尊重。
发改委此次下调成品油价,呼应了政策与市场的诉求,但是在定价的信息公开与标准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到目前为止,公众无法了解发改委此次下调的标准到底何在,为什么是220元,而不是230元或者250元?定价标准并不明确。
公众有理由期待,作为公众利益代表者的发改委既不会沦为石油巨头的辩护者,说出些既违反公众利益也违反市场规则的莫名其妙的话,又能成为国家与公众利益的守护神。
也就是说,将不涉及商业秘密的经济数据与定价规则公开,要让成品油价格涨得明白,降得踏实,如此才能推动中国石油行业的市场进程,使政策信用与官员信用互相促进。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878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