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楼歪歪”不能再“躲猫猫”

“楼歪歪”不能再“躲猫猫”

 

□王海越

816日、17日,成都大雨过后,成都“校园春天”小区6号、7号两栋楼相邻的墙壁已经呈20度夹角了。这起事件,网友们延续着上海“楼脆脆”的调侃逻辑,赐予了其“楼歪歪”的称号。

那么,“校园春天”小区业主们的诉求是什么呢?第一步,搬出危险的6号、7号两栋楼;第二步,调查清楚导致“楼歪歪”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步,追究相关负责方的责任,并获得应有的相关补偿。

如今,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成都“楼歪歪”事件的鉴定报告终于出来了,但结果却是业主的不满与公众的质疑。倘若我们先把时间点向前推移,此前发生的几起类似事件,但凡需要专家鉴定报告出台的,结果都会受到舆论的冷嘲热讽。比如,上海闵行区一在建13层住宅楼突然连根“卧倒”,由“压力差”所致的调查结论,让网民戏称原来“楼脆脆”是自杀;最近石家庄一村庄遭雷击房屋坍塌事件,经专家认定“雷击是造成房屋坍塌的直接原因”,但网民好像已经习惯性地不再相信了。

为什么专家报告一出来,网民就笑了?让我们回到“楼歪歪”事件去看看。楼房倾斜原因和经济补偿是“楼歪歪”事件的问题症结。业主认为,主要原因是邻楼盘“德馨苑”的责任。其依据是,之前“校园春天”的楼房是没有问题的,但邻楼盘开挖地基后,便出现了“楼歪歪”。而鉴定报告称,楼房倾斜的问题,主要是“校园春天”小区自己没有把排水工作做到位,而“德馨苑”只是次要责任,且鉴定报告没有明确“德馨苑”的责任大小,理由是“未在基坑开挖前进行有关内容的测量,因此无法量化影响程度”。而这样的报告,显然无法令业主满意。

我们可以设想,“校园春天”也曾经历过成都的大雨天,为何在“德馨苑”之前,小区的排水工作没有造成“楼歪歪”,却在“德馨苑”之后,“校园春天”被自己的排水工作“楼歪歪”了呢?如果退一步,即使“德馨苑”是次要责任,那么它的责任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影响程度是怎样的?而报告中“无法量化影响程度”是不是有使“德馨苑”逃避责任之嫌?而鉴定报告的建议更是让人无法理解,报告中称,“德馨苑”的基坑应加速施工,以免产生更多的安全隐患。而在楼房倾斜的原因还处在争议阶段,没有最终理清之前,报告建议加快开挖基坑,恐怕不是减少安全隐患,而是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吧?

其实,我们会发现一些专家的鉴定报告,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挑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技术性含量高的问题时,我们需要专家,是因为他们所具有的专业性,但同时,更看重的是他们所秉持的“客观、公正、严谨、求真”的职业素养。但是,如果一些专家把公众对他们的信赖,看成是进行某种利益交换的资本,那么公众也会智慧地给予其冷嘲热讽。810日,“德馨苑”针对“校园春天”业主们的诉求拿出了解决方案,而业主们也保留了自己要求进行二次鉴定的权利。我们希望,造成“楼歪歪”事件的原因能够查明,专家的鉴定报告不能总跟真相“躲猫猫”,而公众也不希望真相跟自己“躲猫猫”。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879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