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大学生工资趋同农民工是个伪命题

大学生工资趋同农民工是个伪命题

 

□胡  

 

中国社科院98日发布《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称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甚至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工资不及同龄农民工(99日《北京晨报》)。

表面上看,这是知识贬值、体脑倒挂,还容易引发“读书无用论”思想沉渣泛起。但是在我看来,两者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大学生工资趋同农民工是一个伪命题。

其实,判断求职者身价高不高,工资少不少,不能单纯看他的身份是农民工还是大学生,而应该看他创造的劳动价值与工资待遇是否成正比。大学生虽然学历层次较高,但是由于目前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再加上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往往没有从事与其学历相适应的工作,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并不高。再者,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技能单一,工作经验缺乏,求职空间并不大。正如华南师范大学谌新民教授所言:“不是大学生太多了,而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这样看来,大学生工资趋同农民工,实质上是人才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并非简单的人才贬值,大学生身价等同农民工的问题。

事实上,除了高劳动强度行业与少数技术熟练的农民工外,与大学生相比,农民工处于更劣势的就业地位,大部分农民工的工资比大学生低,而且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也是不争的事实。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办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工作条件、劳动条件、居住条件恶劣,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更不在少数。在这方面,大学生的情况要好得多。他们凭借学历优势,与用人单位的谈判余地大一些,还可以争取一点话语权。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以后,不仅有利于跳槽换工作,而且工资上升空间潜力较大。而农民工涨工资就要困难得多,他们中的大多数由于没有大学学历,无法取得城市人户籍身份,在城市更易遭受冷眼、歧视。

因此,我认为,大学生与农民工抢饭碗,大学生工资趋同农民工,固然有大学生身价下降、就业心态更加务实的一面,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暂时调低就业期望值而已。如果撇开就业大环境,简单地说大学生工资趋同农民工,对大学生与农民工都不厚道,也是一个伪命题。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881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