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自娱自乐”的科研劳民伤财
“自娱自乐”的科研劳民伤财
□张 丽
在2009年宁波大学校长与企业家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政策所专家张洪石说,“当前,中国高校的科研导向扭曲,甚至在国家拨付项目经费的‘温室’中‘自娱自乐’。搞科研项目都是为了出SCI论文,有了论
高校部分科研经费被“自娱自乐”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科研资金投入体制的激励机制错位。从项目申请和立项来看,往往以被审查者学历、职称等作为衡量标准。由于缺乏公平、公正竞争的激励机制,一些科研单位和个人不是把精力用在研究上,而是放在项目申请上,以至无暇顾及能否取得科研成果。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现在一些研究院所在科研领域形成了垄断地位,垄断着某一学科的科学研究,致使出现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的情况。少数学术权威往往拥有巨额科研经费,然后转包给各个小课题负责人,而权威们不再为课题研究劳神,只要能争取到科研项目就可以了。如此一来 ,“自娱自乐”自然难免。
不过,在科研经费被“自娱自乐”的同时,抱怨科研经费少的声音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科研经费不足在我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科研经费却被“自娱自乐”,不能不令人痛心。“自娱自乐”的科研劳民伤财,因此必须追问:谁该对科研经费被“自娱自乐”负责?
责任编辑:guanli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11/88376.shtml